闲不住的“居民贴心人”
(孟丽、杨丹、翠艳)
在滦南县西城胡同社区,说起吴淑敏,每位居民都会竖起大拇指,嘴里满是称赞的话语。居委会职工张会英说:“吴大姐是我们社区的‘居民贴心人’,大家有什么事都愿意和她说说。谁家有难事,谁想找工作、找保姆,甚至连孩子找对象都想让她给出出主意呢!”
受大家称赞的吴淑敏,今年64岁,心肠热,自2000年担任西城胡同社区党支部书记以来,她踏遍了社区居民的家门,每家的情况都了然于心。除了白天要做居民的“管家”,处理社区事务,吴淑敏晚上还要组织社区的演员编演节目,不知疲倦的她被西城胡同社区的居民亲切地称为闲不住的“居民贴心人”。
生活条件好了,丰富精神生活少不了
2010年,吴淑敏在社区内组织成立“星光艺术团”。每当夜幕降临,社区活动室内便灯火通明,曲调悠扬,这是艺术团成员正在认真地排演节目。在滦南县周各庄中学教书的岳文彤是这个团的成员,他每天下午6点下班驱车赶回县城,给孩子做好饭就急匆匆奔向西城胡同社区给艺术团伴奏。寒来暑往,没有一天耽误过排练。对此,岳文彤有些动容地说:“我是被吴大姐认真负责的态度感动了,被整个艺术团热情团结的精神感动了,所以,自己再累,也要坚持来为大家伴奏!”
如今,在吴淑敏的带领下,该艺术团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自编自演一些紧扣时代主题、积极向上的文艺节目,活跃居民生活,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从社区到乡村,从机关到部队,“星光艺术团”已累计演出近百场次,接受县计生局、人防办、市场建设局等十多家单位的演出邀请,赢得了单位领导及观众的一致好评。
“建立这个艺术团,就是为了让社区的老人们老有所乐。”吴淑敏如是说。诚然,在这个大家庭中,上至67岁、下至42岁的50多名成员,在吴淑敏的带动感召下,都找到了由衷的快乐和幸福。
文艺演出、知识竞赛、书画摄影展览、社区运动会等多种多样的文娱活动在社区内开展得如火如荼。歌声、笑声、掌声,一张张开心的笑脸,让整个社区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市级充分就业社区,下岗职工又有了班上
吴淑敏上任伊始,走访社区内每一位下岗职工和无业人员,了解他们的特长及就业愿望,推荐就业岗位,鼓励他们自主创业,以创业促就业。有一定医疗技术的下岗职工张少勤,在吴淑敏的扶持下到唐山市里学习了按摩技术,并在社区内开办了按摩诊所,迈出了自主创业的关键一步。
吴淑敏还积极与就业局联系,为社区居民提供就业信息,让社区居民了解、熟悉、用好就业政策,并与相关企业取得联系,搭建联谊平台,多年来先后帮助30多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社区居民艾相芹没有固定工作,丈夫患有癫痫,家庭收入微薄,还要供孩子上学,生活十分拮据。吴淑敏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为其联系工作,最终为她找到了一份比较稳定的卫生清洁工作。每当提到这些,艾相芹总是对吴淑敏充满感激,“吴大姐真是个大好人,虽然几百块钱的工资不高,但是对于我们家来说,孩子可以安心地上学了,我很知足。”
为使更多的人员就业,2011年12月,吴淑敏又在全县范围内创办了“星光家政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定期聘请县内知名人士进行授课。前后培训社区下岗职工48人次,为陪护、月嫂、老人护理等岗位输送学员10人次。
天道酬勤。在吴淑敏的努力下,2010年西城胡同社区被评为“市级充分就业社区”。
纠纷少、人心齐,居民生活变得更和谐
无论寒风凛凛,还是烈日炎炎,在西城胡同社区,每天都会看到这位已年过六旬的老人骑着自行车走遍社区的每个角落,对社区的环境卫生、安全隐患、人员纠纷等进行排查、走访。“我就习惯了把社区群众装在心里,一天不想着他们、不把社区转一圈,我都感觉不舒服,像缺了点什么!”吴淑敏满脸幸福。
为了让居民“有问题能诉求、有矛盾能解决”,吴淑敏组织成立了“阳光小屋”。以吴淑敏为组长的调解小组,成员们每天轮流值班,并定期入户走访排查纠纷。自2006年成立以来,“阳光小屋”已消除邻里矛盾、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十起。有一次,居民反映小区西侧某塑料管厂存在污染问题,吴淑敏带领社区干部先后三次登门找厂长做工作,最终使这位个体老板意识到自身的错误,并把厂子迁走。
每年早春,吴淑敏都会组织社区党员群众栽种花草树木,沿街1.1万平米的绿化,用不了几天就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完成了。樱花、玉兰、银杏、月季、菊花等,红黄橙绿粉,整个社区都被多彩的颜色点缀,生机盎然。
盛夏,百花争艳,西城胡同社区内花香阵阵,沁人心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