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信息网
唐山
您的位置:唐山信息网 > 唐山新闻资讯 > 唐山
李寅:解读“清东陵密码”的人
发布时间:2012/7/9 9:45:55 | 人感兴趣

  李寅:解读“清东陵密码”的人

  从“守陵人”到清史专家

   李寅登上《百家讲坛》绝非偶然,从默默无闻的“守陵人”,到备受瞩目的清史专家,他历经20多年的坚守。

  1990年,河北大学历史系毕业的李寅被分配到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在很多人眼中,这并不是份有前途的好工作,因为不甘心在山沟沟里当个“守陵人”,先后分来的几个大学生都陆续调离了,不愿改行的李寅却选择留下来。

  初出茅庐的李寅对自己的史学积淀充满自信。然而,在一次接待活动中,一位对康熙很感兴趣的老同志问起景陵的营建背景,不知该从何说起的李寅顿时语塞。“一个东陵人竟然被外人问住,自己真应该沉下心来,好好地看一看、学一学。”

  深受触动的李寅开始深入陵区,对每一座建筑进行历史考据,方城上、宝顶旁、地宫中……到处留下他的身影。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他就向老同志求教,和八旗后裔攀谈,在档案资料中寻找答案。“深入进去才知道,清东陵承载的历史文化是多么博大精深。”李寅说,“作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建筑体系最完整的皇家陵寝,清东陵是大清王朝268年基业由兴到衰的历史见证,综合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风水学、建筑学、美学、哲学、景观学、丧葬祭祀、宗教、民俗等文化。”

  清东陵的历史犹如碎片,散落在浩如烟海的典籍、史书、档案中,《清实录》《昌瑞山万年统志》《陵寝易知》《钦定大清会典》《八旗通志》《清朝文献通考》《畿辅通志》《钦定日下旧闻考》……李寅一一翻阅,连下乡时都手不释卷。为了考证一些模糊不清的历史问题,李寅多次到中国第一、第二历史档案馆查阅清宫原始档案,珍贵档案不允许复印和拍摄,他便将那些繁体竖版、字迹潦草的文字一笔笔抄录下来,带回去鉴别、研究。短短两年间,他就记录下几万组数据和几十万字的文史笔记。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1992年,李寅的第一篇清史考据文章《咸丰末年的迁都之争》甫一发表,便引起史学界的关注。有专家表示,文章填补了清王朝历史研究的一个空白,而这不过是李寅翻阅清东陵档案时的“妙手偶得”。此后,李寅陆续发表了大量有价值的考证考据文章,如《清代皇陵的陪殉制度》《明清皇陵的承接与嬗变》《清代皇家棺具考》《论乾隆建陵的奢侈之风》等,有近百篇学术论文刊发于省级以上刊物,他也因此被聘为中国清宫史学会理事、中国紫禁城学会理事。

  把清东陵搬上《百家讲坛》

  对于电视节目,李寅并不陌生,央视的《探索发现》《走近科学》《千秋史话》《国宝档案》等大型文史栏目中,都出现过他的身影;台湾东森电视台、TVBS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等,也曾约请李寅以专家身份“解密”清东陵,但当他接到《百家讲坛》编导的邀约电话时,还是感到压力重重。

  “首先,清东陵有太多扑朔迷离的历史事件和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如何进行选择和串联?其次,《百家讲坛》不仅追求学术创新,而且强调雅俗共赏,如何做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完美结合?”李寅精心选材,几易其稿,最终决定以清东陵的建筑、风水、文物、盗案等关键词为主线,讲述鲜为人知的皇室秘闻,并通过严谨的考证将历史真相一一还原,揭示出清东陵蕴藏的深层次文化内涵。经过初审、试讲、终审等环节的层层筛选,李寅成功录制了14期节目,并为该系列讲座起了一个既神秘又带有学术味道的题目——“清东陵密码”。

  为了把一些纷繁复杂的历史问题讲解明白,李寅必须对其进行多角度论证,这种细化与还原历史的工作非常艰难。为了考证“顺治皇帝亲选陵址”这一说法,李寅先后查阅了《清世祖实录》《清圣祖实录》《康熙起居注》《钦定大清会典》等十几部历史文献,终于在《罪惟录》和《清圣祖实录》中寻找到了蛛丝马迹,证实“少年天子亲选陵址”不过是乾隆皇帝导演的一幕闹剧。

  与那些言辞激烈、有雄辩之风的明星学者相比,李寅的讲座风格显得朴实无华,收视率却很不错。节目播出后,他有了许多粉丝,也在网络上被人“拍砖”。无论是认同还是反驳,李寅都淡然视之,“一种历史现象的产生,是多种复杂的主、客观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正是历史的魅力所在,吸引后人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解读。”

  戏说历史不如趣说历史

  从《康熙帝国》到《雍正王朝》,从《还珠格格》到《甄嬛传》,近年来,荧屏上的清宫戏热度不减,引发了人们对于清史的好奇与关注。

  今年4月,一家地方电视台想请李寅谈谈《甄嬛传》中的宫闱秘闻,李寅却婉言拒绝了。“《甄嬛传》中的主要人物以及大量情节都是虚构的,在历史上找不到依据和佐证。身为史学研究者,必须遵循‘正说历史’的道路,不能传播野史文化,如果治学不够严谨,对历史的解读就会失去公信力。”

  李寅说,“在《百家讲坛》中,为了增添讲座的趣味性,我也引用了一些宫廷轶事和野史传说,但是要用可靠的史料去佐证或匡正它。比如讲太后下嫁时将当时满族的‘收继婚’风俗作为背景介绍,大家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发生。比如讲同治帝驾崩后皇后阿鲁特氏绝食身亡,惠陵被盗时发现其尸体竟然没有腐烂,证实了她的肠胃中确实没有食物。”

  “影视剧毕竟是文艺作品,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可以理解。虽然一些宫廷戏存在历史错误,但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历史的兴趣。”李寅认为,戏说历史不如趣说历史,“如何把历史讲述得既鲜活生动又接近史实,在不失娱乐性和商业性的同时,向大众传播文明、正确的历史观,对文史工作者是一个挑战。”

  2001到2010年间,李寅先后出版了《清东陵揭秘》《清代帝陵》《清代后宫》《实说清后宫》等多部专著。其中,《清代后宫》和《实说清后宫》生动真实地展示了神秘的清王朝后宫生活,匡正了一些清宫戏中的错误,颇受读者欢迎。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李寅说,史学研究的价值不仅在于历史知识本身,更在于隐藏在其中的人文思想。对于清东陵的历史文化,还有许多内容需要研究、探索,自己会更加努力,把东陵文化的研究推向深入,做一个清东陵文化的忠实传播者。 本报记者胡杨史兆阳

  生活中的他不善言辞,一提起清东陵却侃侃而谈、滔滔不绝;2011年他做客凤凰卫视,今年6月又在央视为全国观众解读“清东陵密码”,成为第一个在《百家讲坛》连续主讲14集节目的唐山学者;尽管头顶中国清宫史学会理事、唐山社科类优秀青年专家、市政协常委的光环,他却坚守平淡,甘愿做一个清东陵文化的忠实传播者。

  他,就是遵化著名清史专家、清东陵文物管理处研究室主任李寅。

.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33322号-4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连接 | 留言反馈 | 人才招募 | 网站地图 | 唐山热门关键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26 www.china031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山信息网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技术:唐山网站建设 冀公网安备13024002000481号
Published at 2025/11/21 16:49:47, Powered By WRMPS v6.5.0(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