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先锋”情满社区
——记古冶区赵各庄东北三社区退休老人王元祥
(代海山 张威 施疑)“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这是赵各庄东北三社区居民王元祥的座右铭。今年68岁的王元祥,1997年退休后在社区居委会找到了自己新的人生坐标。15年来,他不讲报酬,发挥余热,以满腔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创建和谐社区工作当中,成为人人交口称赞的“银发先锋”。
王元祥酷爱文艺,退休前已是河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河北相声研究会员、唐山市曲协会员,作品多次在省、市大赛中获奖。退休后他在社区编写创作文艺节目,并组织文艺骨干在街头巷尾进行宣传演出,受到了广大居民的欢迎。
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元祥听说刘秀梅为了方便伺候患病的公爹,竟和公爹在一张床上睡了12年,当天下午就到她家走访。刘秀梅感人的事迹,激起了王元祥的创作欲望,他决心写剧本、拍成电视剧,弘扬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当时,全国还没有百姓拍电视剧的先例,所以有人笑他是“痴人说梦”。
拍电视剧谈何容易,资金、演员、外景、道具等等,一个个困难挡在前面。在社区主任梁艳玲和摄影爱好者李汝榛的支持下,组建了以王元祥为编剧、导演、演员,李汝榛为录相、音响,梁艳玲为总务的“三棒槌剧组”。经过两个多月的筹备,电视剧《秀梅嫂的故事》开机了。演员是社区群众;拍摄器材就是一部微型摄像机和一台小录音机;没有资金,三人自掏腰包。历尽8个月的努力,又请人帮忙后期制作,上下两集的纪实电视剧《秀梅嫂的故事》终于问世了。
《秀梅嫂的故事》在居民中产生较大的影响,也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古冶区电视台、唐山电视台、开滦电视台、《唐山晚报》《开滦日报》《老年世界》等媒体都进行了专题报道。
不计报酬地服务社区是王元祥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扶危济困则是他的爱心和善心。2007年8月的一天,社区77岁的孤寡老人曾绍俊突患脑溢血被送往医院抢救,第二天却因没钱被迫中断治疗。王元祥闻讯后说:“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曾老没人管,我去想办法!”他当时就找到了社区主任,商量为老人捐款的事。在他的带动下,居民们纷纷伸出援手,就连以拾荒为生的莽大山也为老人捐助了20元钱。9月6日,唐山电台请王元祥到直播间做相关节目,他通过广播再次表达了救助老人的心愿。听到广播的遵化山区农民刘先生,乘车来赵各庄为老人捐款500元和一台收音机。电视台的记者们也纷纷解囊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心。这次捐款活动共筹集善款6000余元,老人的生命得以挽救,直到这时,王元祥的心才算着了地。
2009年3月的一个清早,王元祥晨练路途中看见一户居民家中黑烟滚滚。他马上意识到这家失火了,随即冲了进去。他看到这家的煤气罐横躺在靠阳台的门前,火舌从高压阀中喷出,两位80多岁的老人正用水浇着火舌。王元祥知道煤气罐随时有爆炸的危险,立即背上小脑萎缩的老头、拉着老太太下了楼,把他们安顿到安全的地方,又去疏散楼道里的其他居民,同时报了火警。居民们都出来了,王元祥却返回到火灾现场,忍着剧烈的灼痛关上了煤气罐阀门,切断了火源。他冒着生命危险救援抢险,避免了一场重大的火灾事故。
王元祥多年来不计付出、不求回报,奉献社会默默无闻,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更细心地品味着人生的幸福,他说自己是一个幸福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