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信息网
唐山
您的位置:唐山信息网 > 唐山新闻资讯 > 唐山
唐山千余名地震截瘫患者创造生命奇迹
发布时间:2012/7/29 8:43:20 | 人感兴趣

唐山千余名地震截瘫患者创造生命奇迹

  地震遗址公园管理处专门安排工作人员提供查询罹难亲友姓名在地震纪念墙上位置的服务,还精心准备了鲜花、绢花及挽联。记者郑勇、赵亮摄

  (记者王雪漫 赵立峰)今天是唐山地震36周年纪念日。36年前,那场大地震致使3817人成为截瘫患者,国际卫生组织专家曾预言,由于生理、心理和治疗技术等多方面原因,这些截瘫伤员的生存极限是15年。然而,36年后,唐山仍有1000多名截瘫患者健在,其中年龄最大的赵奎英老人已经93岁,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赵奎英出生于1919年,1976年唐山地震中,她的丈夫和女儿不幸遇难,她也被砸成截瘫。1984年,她被转送至市截瘫疗养院。昨天,记者见到老人时,她正躺在床上和病友聊天。老人面色红润,笑声朗朗。赵奎英居住的房间有4位截瘫伤员,她们几十年生活在一起,彼此处得如同亲姐妹。老人为人谦和,说话风趣幽默,是大伙儿眼中的好大姐。医护人员告诉记者,老人饮食作息有规律,每天都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得井井有条,没事的时候喜欢缝缝补补。如今仍听力正常,思维清晰。老人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她指着身边的医护人员说:“有这么多好闺女伺候着,闲暇时还能养养花,怎么着也能活过100岁去。”

  据介绍, 1976年的大地震使唐山成了全国截瘫患者最集中的城市。建成于1981年的唐山市截瘫疗养院是亚洲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截瘫疗养院,目前与赵奎英一起生活在截瘫疗养院的还有80余名地震截瘫患者。

  市截瘫疗养院副院长李卫平介绍, 36年来,医学专家针对每个截瘫患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为他们实施身体和精神等方面的治疗,从而使他们的生存率远远高于国际统计标准,创造了截瘫患者生存极限的奇迹。

  同时,来自全社会的爱心也使这些截瘫患者们保持着乐观积极、自强不息的心态:当年年龄最小的截瘫患者李冬梅如今已成为体坛冠军,获得远南残运会的5枚金牌;被誉为“唐山张海迪”的姚翠芹多年来笔耕不辍,先后出版了《焦竹听雨》《寒梅映雪》《幽兰凝露》三部书;今年59岁的盲人吴立海自强不息,不仅获得了中国民族管弦乐会颁发的二胡五级证书,还于2006年发行了个人二胡演奏专辑《爱的旋律》。截至目前,先后有20余对截瘫伤员建立了家庭,追求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幸福。

地震博物馆内的每件展品都记录着岁月的沧桑。记者郑勇、赵亮摄

绿色环绕的抗震纪念碑。记者郑勇、赵亮摄

.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33322号-4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连接 | 留言反馈 | 人才招募 | 网站地图 | 唐山热门关键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26 www.china031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山信息网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技术:唐山网站建设 冀公网安备13024002000481号
Published at 2025/11/21 17:46:04, Powered By WRMPS v6.5.0(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