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信息网
唐山
您的位置:唐山信息网 > 唐山新闻资讯 > 唐山
《震后失散35年妹妹千里寻兄》后续
发布时间:2012/7/29 8:43:45 | 人感兴趣

  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王天译/文 陈洁/图

  2012年6月末,天涯网上一则题为“唐山的朋友请留步,跨越35年的寻亲之路”的帖子引起了本报见习记者鲁千国等人的注意,该贴讲述了一位身在内蒙古的唐山老人陈淑梅寻找自己失散35年的堂哥的故事。贴中,老人陈淑梅的身世遭遇以及迫切的寻亲渴望深深感动了鲁千国等几名见习记者,6月28日,本报以《震后失散35年妹妹千里寻兄》为题,刊登了陈淑梅老人寻找堂兄陈俊林的报道,报道刊出当天,鲁千国等几名见习记者经多方奔波,终于为找到了陈淑梅已经牵挂了35年堂兄。7月26日上午,在内蒙古多家媒体以及爱心企业和燕赵都市报冀东版、唐山人民广播电台的配合下,陈淑梅终于见到了日夜牵挂的堂兄,完成了期盼35年的夙愿。

  7旬老人唐山寻亲受众人关注

  20日上午,闷热多日的唐山在经历一夜雨水清洗后,尽管仍不时飘下霏霏细雨,但清新凉爽的空气仍让人为之一振。不到9点,拥簇着陈淑梅老人的内蒙古媒体一行就早早来到了本报报社。在经过了十多个小时的颠簸后,一夜未眠的陈淑梅看上去却仍是神采奕奕,手捧着鲜艳的锦旗,陈淑梅大步流星地踏进了本报报社。

  陈淑梅说,这面锦旗,她要亲手送到本报记者手中,才能了却自己一桩心愿,才能让自己的感激之情能透彻地表达出来。其实,在场的人都知道,陈淑梅老人要感谢的,不仅仅是本报报社,更是20多日来为她寻找老人而不遗余力的内蒙古和唐山的多家媒体以及一直关注、支持她的众多热心读者和听众。

  自6月初,陈淑梅在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经济生活广播说出了自己长达35年的寻亲夙愿后,陈淑梅的遭遇就一度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在不到20天的寻找中,陈淑梅一度接受了经济生活广播的专访和唐山市人民电台经济广播的连线,听众关注的同时,更是将她的遭遇转发在了各大网站上。陈淑梅的遭遇,跨越了时空,牵动着相隔600多公里的唐山和呼和浩特两地民众的心。

  6月27日,鲁千国、刘飞和李雪杰三名本报见习记者在天涯网上看到陈淑梅老人寻亲的消息后,在撰写文章以图获得更多读者关注、寻找的同时,更是在同一天走访了多个可能涉及陈淑梅堂哥陈俊林的派出所和社区,深入到每一个相似的市民家中走访。

  喜讯很快传来,28日下午,便有热心读者打来电话,称报纸上叙述的寻亲事迹与他的家人陈俊林的事迹极其相近。随后,在经本报记者及陈淑梅老人通话后确认,此人正是陈淑梅失散了35年的堂哥。

  爱心媒体千里护送老人寻亲

  阔别35年后,已经7旬的陈淑梅老人来唐的“气势”颇为壮观,而令记者惊讶的是,不远千里一路护送老人到唐的,并非老人的亲人晚辈,而是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多家媒体。他们分别是内蒙古电视台、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经济生活广播、

  内蒙古电台网络新闻中心和北方新报。

  这次带队护送陈淑梅老人的经济生活广播副总监樊延平告诉记者,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媒体记者一同前来,除应读者听众要求持续关注的同时,更是为这跨越了35年的思念所感动,想一同见证这激动人心的一刻。

  其实,一路来唐前,陈淑梅一行还在呼和浩特经历了些许波折。最早介入并一路跟随、关注陈淑梅老人寻亲的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经济生活广播主持人方华告诉记者,在找到陈俊林老人并确认陈淑梅能够经受得住长途奔波后,她们就开始了护送老人来唐寻亲的计划,并最终定在了7月25日一早出发。

  “25日一早,我们就派车到家中接陈淑梅老人,计划尽快出发。但是天公不作美,连夜的降雨使呼和浩特市区发生内涝,车辆抛锚在积水中4个多小时。然而,在确定天气不会影响到车辆在高速公路的行驶后,大家还是按时集合在一起出发了。”方华说。

  车辆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颠簸,于25日晚11时45分才到达唐山。26日清晨,在经过简短休整后,不顾疲劳的众多媒体记者一同,陪陈淑梅老人踏上了前往陈俊林家的最后一段征程。

  阔别35年的泪水和拥抱

  马上就要见到阔别了35年的堂兄了。虽然经过了长久的思念和连日的奔波,但已经72岁的陈淑梅让人感觉不到一丝疲累。陈淑梅告诉记者,近两年来,她和丈夫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尤其是今年春节过后,先是老伴突发脑梗,随后她又被查出心脏病,“几个月来一直失眠,每每睡着的时候,梦中又全是唐山大地震的场景和死去的亲人。思念堂哥的心情就更加急切。35年了,堂兄生死未知,这成了我心中最大的牵挂。”陈淑梅说,“然而,自从得知堂哥健在后,我就再也没有失眠了。除了昨晚,我一夜未睡外。”陈淑梅说,越是临近,思念就越是汹涌,一夜的辗转反侧,彷如那35年的煎熬一样漫长。

  上午10点,车辆停在了益民园206楼的楼下,陈俊林的女儿、女婿早已迎候多时。陈淑梅抹去一把泪水,开门,下车,然后是不顾众人劝阻的一路小跑。

  此时,住在10楼的陈俊林由于小脑萎缩,已经无法行动,端坐在床上的他同样是望眼欲穿。走出电梯,拉开房门,几步踉跄,早已泣不成声的陈淑梅一把扑进了陈俊林的怀中。没有话语,35年的思念,只有眼泪可以诉说。

  “一直以来,我都感觉自己像是在梦中,从来没有想过,我有生之年还能再见到哥哥。35年了,哥啊,我可是找到你了!当年小山一别,你们一家去了哪里啊?”擦着眼泪,陈淑梅颤抖着说。

  看着泪雨滂沱的陈淑梅,已经77岁的陈俊林不断用手抹着眼角淌下的泪水。“地震过后,我们在小山的过渡房里住了一段后,就全都搬走了。1986年,我因为小脑萎缩严重,提前退休,这么多年来一直和你嫂子依靠养老金度日。我也想你啊,我只知道你在任丘,哪成想你又去了呼和浩特?我都这样了,想找你也是有心无力啊。我从来都没敢想过,会在有生之年再见到你。”陈俊林激动地说。看着两位耄耋老人久别重逢的动人场景,在场的众人没敢过多打扰,默默退出了屋子。对所有帮助陈淑梅老人寻找至亲的人来说,至此算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而对于陈淑梅老人而言,这却刚刚只是一个开始。

.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33322号-4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连接 | 留言反馈 | 人才招募 | 网站地图 | 唐山热门关键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26 www.china031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山信息网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技术:唐山网站建设 冀公网安备13024002000481号
Published at 2025/11/21 17:46:18, Powered By WRMPS v6.5.0(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