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
(记者建英 菲菲)家长们可能感到困惑,自己已经给了孩子无微不至的爱,可为什么孩子身上还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7月29日上午,晚报—索菲亚智慧家长课堂“用心去爱孩子,用脑去教孩子”系列讲座第三讲开课,晚报心理专家团专家、唐山阳光心理医院院长曲建英和在座家长们一起探讨孩子到底需要怎样的爱。
许多家长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当孩子表达他的需求时,家长总是先摆出一些条件,再满足孩子。这种“讲条件”的现象似乎已经成为亲子关系中最容易出现的一种教养方式,而这种方式在孩子小的时候可能还算灵验,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讲条件”就会显得越讲越没趣儿,有些孩子干脆拒绝家长的要求,有时甚至用“讲条件”的方式回赠给家长。当孩子学习和劳动也讲条件时,家长会困惑、气恼甚至伤心,往往把责任一味地推给孩子,责怪孩子不懂事。其实,小时候常常被家长“讲条件”的孩子,长大后也都是一些很会与家长“讲条件”的高手,部分孩子容易出现某些“情感荒漠化”倾向,很多行为也让人费解。
父母能够给予孩子最有价值的礼物就是“爱”——慷慨和无条件的爱。家长应尽可能多地让孩子感受到爱。相反,现实中家长的爱比较功利,孩子听话就爱,成绩好就爱,否则就是批评、贬低,这只能将孩子与父母间的情感联系隔断,使家长失去教育引导孩子的机会。
“我什么都依着儿子,可为什么他老爱跟我唱反调?”“孩子怎么动不动就对我发脾气?”讲座现场,许多家长提问咨询。曲建英指出,家长面对孩子要有耐心,切忌拿孩子与他人比较,或用粗暴语言斥责孩子;对孩子提要求时,要顺应其兴趣和爱好;评价孩子时不要单纯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评定孩子的能力;与孩子发生冲突时,要以平等民主的态度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心平气和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缺乏爱的孩子,就缺少人格健康发展的原动力;缺乏爱的孩子,会感到安全感缺失;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会逐渐失去探索外部世界的信心……如果要帮孩子建立健全的心理,那就不要犹豫,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吧!”讲座最后,曲建英一番肺腑之言引起在场家长们的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