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信息网
唐山
您的位置:唐山信息网 > 唐山新闻资讯 > 唐山
连续两年成本难收丰润新军屯生姜种植户陷两难
发布时间:2012/8/17 9:10:58 | 人感兴趣

  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王天译/文 陈洁/图

  最低3毛钱、最高也不过8毛钱的收购价,让丰润区新军屯镇的数千名生姜种植户在苦挨过一年多的低迷后,市场前景依然不被看好。再过一个多月,又到了数万吨生姜丰收的季节,然而,看着地窖里依然满堆的去年的老姜,这个素有“冀东生姜之乡”的姜农们苦不堪言。8月15日,记者沿路走访新军屯镇塔侯庄村、南堡村和左辛庄村等几个种姜大村发现,持续走低的姜价和严重堆积的库存以及即将丰收的新姜,让村民们陷入两难境地:赔钱出售还是持姜观望、清仓甩卖还是扩充库容,成了纠结在每一名姜农心头的难题。

  紫姜上市,每亩地要赔1000元

  每年的八月,是新军屯镇紫姜的丰收季节。相较于老姜而言,紫姜肉质鲜嫩,多被南方诸省居民用作腌制咸菜食用。由于出产时期比老姜早了两个月,新姜上市的价格往往都比老姜高出不少,2011年之前的这个季节,即使价钱再低,紫姜的批发价格也在每斤两元以上。

  15日中午,记者赶赴塔侯庄村。炎炎夏日下,颠簸的土路两侧,成片的生姜和玉米地交错成行,笔直的茎叶和已经略微发涨的根部,预示着今年又将是一个生姜的丰收年。

  然而,提起生姜,塔侯庄村的村民们却一脸无奈:越是丰收,赔的也就越多。在连续询问了十多位村民后,记者总结出了这句看似悖论的结果。“家中的地窖里还堆满了去年的老姜,新姜再丰收了,卖,赔钱;不卖,又哪里还放得下?”已经67岁的老姜农于成海(音)无奈地说。

  村民们告诉记者,在2011年之前的这个季节,村子里的洗姜厂早就开始了整日的忙碌:收割、洗姜、装袋,甚至都不用运往市场,前来收购紫姜的外地商贩们就已经守候在了厂外。然而今天,记者转遍了塔侯庄村和南堡村,却没见一家开工的洗姜厂。

  一路行至左辛庄村,记者才在一家名为“金东姜厂”的洗姜厂内见到了正在忙碌的工人们。包裹着泥土的鲜姜放入洗姜池内,清水流过,便露出了色泽鲜明的紫姜。旁边的厂房内,十多名女工熟练地将清洗、裁剪过的紫姜称重装袋。本是一片丰收的景象,但忙碌的女工们却一脸的凝重。

  “昨天紫姜在北京新发地市场的价格是1元钱每斤,如果明天还是这个价格,那每亩地就要赔1000多元。”姜厂负责人李春阳告诉记者,“金东姜厂”是由10户村民组成的小型农村合作社,今年种植了200多亩姜,“紫姜的价位算是比较高了,但亩产量较比老姜差了一半,最多亩产也不过3000多斤,而每亩地的成本却要5000元。”算起经济账,李春阳的眉头又紧锁在了一起。

  新姜将至,老姜难存

  一边是正在装袋的新姜,而另一边,则是堆积如山的老姜。从去年10月丰收至今,这些老姜在姜农们的地窖中度过了10多个月的时光,也倾尽了姜农们的心血。为了能卖一个好价钱,姜农们想尽了办法,如婴儿般呵护着这些老姜,然而,面临着新姜收获日子的临近,始终未赶上“好行情”的老姜,成了姜农们烫手的山芋。

  今年50岁的姜农赵秀梅告诉记者,从起初的一两亩地到最高峰时的七亩多地,她种植生姜已有近十年的历史。然而,种植高峰的那年,也恰是生姜跌入谷底的一年。“去年种了7亩多地,到现在家中还有两万多斤的老姜没有卖出去,已经赔了两万多元了,今年我只种了5亩地的,看来是又要赔钱了。”赵秀梅说,自从去年新姜收获开始至今,生姜的价格就一直徘徊在每斤6毛钱左右,如果品相稍差,则会低至每斤3毛钱,而最高峰时,也不过每斤8毛钱。

  “生姜很费地,一块地种植一茬生姜后,就要休养三年的时间才能再次种植,所以姜农们多是在外租地种植,成本很大。为了省钱,我这5亩地的生姜地也是和亲戚进行了土地置换。”赵秀梅说,有着200多户村民的左辛庄村,曾经是家家户户都种植生姜,而自从遭遇去年的“寒冬”后,今年便有十多户已经退出了生姜市场,而更多的姜农,择业开始了徘徊观望。

  李春阳告诉记者,近段时间,老姜在批发市场的售价是0.65元/斤,“算上运输费和人工费,每斤老姜1元钱才堪堪保本,现在这个价位,等于是每卖出去一斤,就赔了三毛五。”李春阳说。

  为何赔钱还要卖呢?李春阳告诉记者,每户姜农家中地窖的库容量都是有限的,面对即将收获的新姜,在行情持续低迷的现状下,姜农们必须为新姜留出足够的库容量,“就算再赔钱,老姜也必须处理掉,否则不仅新姜无处置放,老姜如果在这样存放下去,不仅分量越来越轻,而且也容易变质腐烂,到时候就更是血本无归了。”李春阳说。

  反被“姜军”的姜农们

  正在姜厂忙碌的女工们告诉记者,她们都是附近村庄的村民,也同样都是姜农,其中不少女工正是这家合作社的社员。“这两年种姜都赔钱了,很多人都是在吃老本,这几天没啥农活,又赶上姜厂洗姜,我们就过来帮帮忙,赚点辛苦钱补贴家用呗。”女工们告诉记者,每清洗、包装一斤姜,可以获得3分钱的报酬,每人每天约可挣到六七十元钱。

  面对低迷的市场行情,赵秀梅和女工们一样,连连叹息。但提起来年的生活,赵秀梅表示,她还会继续种姜,但面积上会有所减少,“去年7亩,今年5亩,我想明年也就种两三亩吧。市场总有好起来的一天,但是我却赔不起那么多钱了。”赵秀梅说,面对家中堆积的老姜,她们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有一个保本的价钱把这些老姜销售出去。

  “我们的销售也太过单一了,对市场的依赖过重,太被动。”采访中,一些富有远见的姜农们如是说,“我希望我们村子或是镇里,能够组建更大的合作社,建立深加工工厂,把生姜种植产业多样化,这样或许能更有效地抵制市场风险,不让姜农们过于被动。”

  说起生姜产业的未来,每位姜农心中都有一本自己的“小九九”,然而,现在他们不得不面对的,就是持续低迷的市场和赔钱销售的困境。走在左辛庄村和南堡村的乡间小路上,路旁茂盛的草丛中不时就会看到一堆土黄的颜色,那些,就是被姜农们遗弃的已经变质的老姜。看着昔日丰收的喜悦竟变成路旁的一抔黄土,姜农心中的滋味似乎可想而知。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33322号-4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连接 | 留言反馈 | 人才招募 | 网站地图 | 唐山热门关键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26 www.china031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山信息网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技术:唐山网站建设 冀公网安备13024002000481号
Published at 2025/11/21 18:16:56, Powered By WRMPS v6.5.0(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