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闫漪 文/图

在今年8月举行的2012年度第十六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比赛中,丰润区仅有12周岁的郑晶晶和卢佳两位小朋友的表演赢得大赛的认可,两个小女孩均获得了京昆业余组“金花”称号。据了解,这也是目前中国少儿戏曲艺术的最高奖项。
俩女孩从小就喜欢戏曲的那扮相、那唱腔
8月17日,记者见到卢佳和郑晶晶时,两个小女孩还在获奖的兴奋中,而最兴奋的还是他们的指导老师张少国和两家的家长们。据了解,老师张少国是戏曲科班出身,也正是对这一艺术的热爱,张少国一辈子也没有离开过这个行当。
虽然卢佳和郑晶晶都仅是12岁的小女孩,但在京剧的舞台上,她们都是唱老旦的。在卢佳的电脑里,记者看到了很多在戏曲舞台上,她的各种带妆照,那动作、那表情,带着十足的专业范儿。
“我就是喜欢戏曲,特别小的时候,我就爱看、爱听戏曲中的扮相和唱腔,在家经常拿个被单子裹身上当戏服,不管是啥就学着唱。”在郑晶晶的儿时记忆里,模仿大人们唱戏是她最快乐的事情。从小学一年级暑假开始,郑晶晶开始正式拜张少国为师,系统地学习京剧演唱和表演。郑晶晶对戏曲的热爱同样感染了同学卢佳,加上家庭文化的熏陶,卢佳在两年半前也开始系统学习京剧。
“两个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吃苦!”张少国对自己的这两个得意门生总是表现出极大的热爱。在张少国看来,在现如今越发沉重的课业负担下,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京剧除了热爱还不够,更重要是能为这份热爱付出持久的辛苦。“两个孩子能这样坚持下来,真的很不容易。”张少国说。
据张少国介绍,为了练习,不管刮风下雨、寒冷暑热,每个寒暑假、包括周末,郑晶晶和卢佳都要到空旷的公园练声、练形体、练下腰,练唱、练、坐、打等各种基本功。时间长的时候一练就是两三个小时。
“冬天那么冷,寒假孩子也得6点半就到公园练声,穿两件羽绒服回来还冻成冰块呢,孩子的确很辛苦。可张老师也得坚持,而且张老师身体不好,需要每天打胰岛素,现在他的学生们都学会了给老师打胰岛素。”在卢佳的母亲郭云平看来,孩子学戏曲的路,无论是孩子,还是老师、家长都付出了巨大的辛苦。
-两个孩子将带着荣誉继续她们的戏曲路
据了解,此次参加“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比赛,郑晶晶和卢佳也是经过了市级、省级等的层层筛拔。而在此前,郑晶晶和卢佳两个孩子身上也有着各种戏曲荣誉。
2011年,卢佳参加了全国第四届京剧戏迷票友大赛,在全国20多个省市的两千多名报名者中,卢佳与另外的二百多名选手有幸参加了复赛。而郑晶晶每年都参加河北的《绝对有戏》,金银铜奖她都拿遍了。
在此次“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比赛中,郑晶晶以《望儿楼》窦太真唱段,卢佳以《穆桂英大战洪州》千岁爷到杨家唱段赢得了大赛的认可,并分别获得京昆业余组“金花”称号。
在卢佳的母亲郭云平看来,多亏了张少国老师的谆谆教导。“张老师对戏曲也很痴迷,她教我们孩子几乎是义务地在教,有时候我们都觉得过意不去。”
但在张少国看来,他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在替祖师爷传道,就是希望在新的一代身上看到更好的戏曲传承。“我从事戏曲行业50多年了,由于年代等诸多原因,我一辈子没拿到过什么奖,但现在看着自己的学生拿到奖,我比什么都高兴,我一直在耕耘,而学生的这些成果其实也是我个人的收获。”张少国笑着说。
暑假过后,卢佳就要带着这份荣誉到“中国戏曲学院附中”上初中,郑晶晶也在为自己的戏曲之路继续做着前期的准备。“我俩都希望在戏曲的路上一直走下去,更希望能有所收获。”郑晶晶和卢佳信心十足地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