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变化让人欣喜
□张威
一晃,10年,似乎在我的一抬头,一眨眼间就闪了过去。
独处时,喜欢向记忆的深处追溯,想想我的十年,想想我的故事。
我是土生土长的古冶人,10年间,我的生活,我周围的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花样年华步入而立之年,工作、恋爱、结婚、生子,从青涩到成熟,迈上了人生的一个又一个台阶。
这10年,感触最深的就是自己居住条件的改善和家乡环境的巨大变化。
2004年,我住在林西北兴街,那是个城中村,我们结婚的新房也就是那几间装修一新的平房。虽说新家布置得还算不错,但出门口就是土路,雨天、雪天道路泥泞难走。家里的冬天也不好过,土暖气的最高温度也就18度,怕冷的我总是埋怨着。
2005年,华瑞新城小区开始建设,当时新楼盘还寥寥无几,我们贷款买了一套90平方米的楼房。2006年房子交了钥匙,我们站在宽敞的新楼房里,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随后,一个个新小区如雨后春笋般建了起来,水韵花苑、绿野新城、东华家园、龙江瑞景……家乡的城市面貌可以说日新月异。
2009年,乘着“三年大变样”的东风,我们北兴街的平房平改了。那几间平房可以置换到两套100平方米的新楼房。2012年4月,我们拿到了平改的新楼房的钥匙,看着眼前林立的高楼,功能齐全的小区,真不敢相信这里曾是那个破旧的城中村,一家人感慨万千。
这几年,对于我们这个家来说,是变化最快的阶段。公公婆婆常说我是个有福气的人,给我们的家带来了这么多的好事,这当然是老人的偏爱之谈。我总是笑着告诉他们,这是咱们古冶人的福气,有多少人从震后危旧房搬到了水电暖齐全的新楼房,这得感谢党、感谢政府啊!
古冶人在用笔、用照片、用心灵记录着这快节奏变幻的美好生活。
2008年,才满一周的女儿患肺炎两次住院,在一个母亲的心里,这样的事永远记忆犹新。从林西到第三医院,也就几分钟的车程,可那时的古冶天天堵车,那些长长的重型三友车从林西一直排到北范各庄,水泄不通。送女儿去医院的路上,我真是欲哭无泪,只能抱着高烧的孩子一步步地走到医院,一个多小时的步行显得何其艰难。2009年外环路通车,2011年新建的公交枢纽站投入使用,如今,古冶的交通信号灯由原来的1处增加到18处,区内已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一环三纵四横”的大交通路网格局。
现在,女儿已经5周岁了,我们经常坐着崭新的公交车到金山新城一带游玩,女儿已能像导游一样,用小手指着讲给我听,“妈妈,这里是金山森林公园,那个是金山福塔。看,幸福广场的喷泉开了!”孩子的眼里满是欣喜。今日古冶,正焕发出现代都市的活力与容光!
人工湖畔,沿路各色的野花正争相开放,垂柳飘洒;放风筝的孩子正扬起笑脸;不远处,幸福广场上老年秧歌队的老人们正踏着铿锵的鼓点扭起来……
我期待,党的十八大之后,我的生活,我的家乡都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