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爆米花夫妇恋上油画创作
(朱大勇、赵雅静)
钟爱绘画的杨林和张月本是一对依靠卖爆米花为生的贫寒夫妻,年过不惑的二人无法抗拒绘画艺术的魅力,在现实生活中艰辛工作的同时,开始了自己的油画创作。一年多来,这对出身“草根”的贫寒夫妻和那一幅幅惟妙惟肖的绘画作品,已经成了当地居民教育子女的励志典型。
胡同口的爆米花夫妇
提起在丰润区浭阳街道新兴小区附近卖爆米花的一对夫妻,附近居民无论大人还是小孩,脑海中都能浮现出那样一幅场景:位于胡同口的一辆破旧的手推车旁,丈夫卖力地摇着转炉,妻子则在旁张罗着生意,这个爆米花摊已经摆了8年之久。
然而,说起这对夫妻的故事,却鲜有人知。近日,笔者在新兴小区内一处偏僻的民房中,见到了这对朴实的夫妻。
当日下午,雨下得正紧,杨林和张月没有出摊,在这间租住的“工作室”内,两人分别忙碌着手中尚未完成的作品。47岁的杨林介绍,只有在这样阴雨的天气,他俩才能像今天这样,专注于自己的爱好。
杨林是地道的丰润人,曾是某国企的一名职工,他怀揣着梦想,辞职下海经商。然而,残酷的现实让杨林几度碰壁。2004年,满腹积郁的杨林和妻子一同,在家门口摆起了爆米花摊。每月千余元的收入,成了一家人的经济支柱。
有着共同爱好的恩爱夫妻
生活的艰辛让杨林显得有些苍老,也让张月过早地失去了昔日的容颜。然而,提起婚后20年的生活,张月却无怨无悔。
1986年高中毕业后,杨林被分到了原丰润县电机厂上班,1988年,他脱产来到唐山市学习。“离学校不远处,就是当时的唐山市青少年宫,那里正在举办美术学习班。”杨林说,从小就痴迷绘画的他不假思索地报了名,开始学习素描和水粉画。几个月后,自感技艺大有长进的杨林又独自到石家庄的一所美术班学习。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认识了同在美术班学习的张月。”杨林说,年纪相仿又有着相同爱好的两人很快碰出了爱情的火花。然而,两个月后,杨林远赴他乡上班,张月也回到了老家保定。但距离并没有拉远两人之间的感情,经过4年的书信往来,1993年二人步入了婚姻殿堂。
“这些年我们做过好多生意,虽然一直为生活奔波,但我却始终没有后悔过。只要两人在一起,做什么都是幸福的。”张月说,婚后两人育有一子,一家人虽然清贫,却过得和和美美。尤其是,对美术的共同爱好,更让二人有说不完的话题。
期盼有自己的绘画工作室
屋外的大雨丝毫没有影响杨林和张月的注意力,在蘸着各种色彩的画笔飞舞下,一张张面孔便慢慢鲜活起来。除了手中未完成的创作,这间不到30平方米的租住屋内,还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画作,杨林告诉笔者,这些作品都是一年多来他和爱人利用不出摊的时间创作的。
“尽管这么多年来,我和爱人为了生活,根本没有时间绘画,但是这份一直埋藏在心底的创作激情,却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强烈。每当看到有关绘画的书籍,我俩的腿就迈不开步了,非要买下来才行,回家细细揣摩,而当听说附近有画展后,我俩更是竭尽所能前往参观。”杨林说。
为了有更好的空间来进行作画,2011年4月,他和张月租下了这间地处偏僻的民房,而生活中除一日三餐和供养儿子的必要开支外,其余的钱几乎全部用在了绘画上。“每幅作品,粗糙一些的也要三四天时间完成,精致的大幅作品,往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杨林说,他和爱人最大的期盼,就是多创作一些作品,将这间小屋当成二人的绘画工作室,“不图一幅画卖多少钱,只要能创作,我们就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