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儿媳史国新:用大孝之心书写人间真情
专稿 “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对父母要知恩、感恩、报恩;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二、行善……”纸张微微泛黄、边角略有损坏的《静思语录》,静静地在丰润区刘家营乡拨子村史国新家的房门上挂了很多年。普通的农家小院里,43岁的史国新用20载青春,默默地照料患病的公婆、丈夫的爷爷,以大孝之心书写人间真情。
走进史国新家,小小的院落被收拾得干干净净。来到不染纤尘的卧室,史国新招呼记者等人坐下,捧来瓜子,端上水果,她的脸上始终挂着纯真质朴的笑容,让人难以察觉她20年婚姻生活的沧桑。
1991年,20岁的史国新与拨子村的费久远订了婚。可时隔不久,费久远的母亲、爷爷相继患上脑血栓,卧床不起。有人劝史国新与费久远趁早拉倒。可史国新并没有多想。当时,费久远的弟弟在部队服役,家中老人急需人照顾。1992年1月,史国新带着女孩的纯真、家人的不舍与祝福,与费久远举办了一场简单的婚礼,踏进了婆家的大门。结婚当天,史国新便开始帮着公公和费久远的奶奶照顾婆婆和爷爷。
1993年,女儿小芳呱呱坠地。为了照顾好老人,史国新还没出月子就开始给孩子洗尿布,给老人洗衣服。正值寒冬腊月,史国新落下了腰疼、胳膊疼、手腕疼的病根。女儿会爬了,她便趁孩子睡觉给婆婆洗衣服。一次,女儿睡醒看不见妈妈,到处乱爬,从炕上掉了下来,小脸刚好擦在暖气片上,被划得青一块紫一块。
史国新的日子在忙碌中一天天度过。婆婆的血栓栓在食道上,只能吃流食。她把蔬菜剁成菜泥,一小口一小口地喂给婆婆吃,每次都要喂两个小时。爷爷爱吃饺子,她总是尽量满足老人的愿望。
2003年夏天,婆婆病情加重,不久,离开了人世。2005年,爷爷病重。临终前,老人拉着史国新的手说:“小新,爷爷谢谢你,谢谢你这十几年来对爷爷的照顾。”爷爷带着笑容离开了。
料理好爷爷的后事,公公又患上了脑血栓,史国新又挑起了照顾公公的重担。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公公现在已经能拄着拐杖自己行走了。
记者来到史国新家隔壁的院落。院子里、房间内同样收拾得干干净净。史国新的公公正靠在炕头看电视。提起儿媳史国新,他的脸上满是笑容,朴实地说:“好啊!”
20年来,为了照顾好老人,她基本没出过远门。去过的最远的地方是唐山市区,那次还是因为儿子患病住院,她要在医院照料。
如今,史国新的女儿正在读大学,儿子上中学,两个孩子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都十分尊重和孝敬爷爷。史国新也成了乡邻们孝老敬亲的榜样,她先后被评为2009年度、2010年度和2011年度市级、区级“孝亲敬老之星”和2011年度“丰润区道德模范”。
20载青春岁月,史国新以大孝之心始终如一地照料夫家患病长辈,用爱和真情撑起一个温馨的家。
刘倩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