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玲:以戏为阶勇攀巅峰
专稿 在不久前落幕的第八届评剧节上,我市评剧洪(影)派女小生、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张俊玲,凭借在市评剧团推出的新编剧目《从春唱到秋》中饰演成兆才,荣获优秀演员奖,这已是她在中国评剧艺术节上第五次荣登优秀演员奖金榜了。从《红龙泉》中的另类人物吴明、《嫦娥奔月》中嫦娥的恋人逢蒙,到《香妃与乾隆》中的乾隆皇帝,张俊玲在塑造这些性格各异、身份不同、年龄相差悬殊、艺术上反差极大的多个角色的同时,也用心血勇敢地向着艺术巅峰攀登。
行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通往艺术巅峰的道路上,张俊玲付出了无数的艰辛,洒下过无数的汗水。1976年,12岁的她考上了玉田县京剧团,作为随团学员开始学习刀马旦。后来县京剧团改成评剧团,她由武旦改生行,基本功也从头练起。1981年,地区评剧团恢复成立,从各县剧团招收部分中专生学员,作为当时招生办的主要考官,评剧洪派创始人洪影一眼就看中了这个“假小子”。在恩师的指导下,张俊玲系统地练基本功,拿顶时,别人耗两三分钟就下来,可她却坚持十来分钟,汗水顺着下巴滴到地上,下来时,她的眼睛因为充血红红的。别人休息时,她也总是抱着录音机听老师的唱腔。在排《杨乃武与小白菜》中“合监”的折子戏时,为了练好踢辫子绕颈亮相的动作,她一练就是小半天,直练到头晕、呕吐才肯罢休。1986年,在评剧界大家刘萍、古文月、崔连润等都参加的由文化部举办的“全国评剧中青年演员演唱大赛”中,她进入了前20名,杀入决赛。
一直以来,为了事业,为了传承洪(影)派艺术,她在评剧舞台上固守、坚持,执着地拼搏着。《御河桥》中的宣登鳌、《周仁献嫂》中的周仁,还有《红龙泉》中的吴明、《嫦娥奔月》中的逢蒙、《香妃与乾隆》中的乾隆……不管是师承剧目还是新排剧目,一个角色一种尝试,一出戏一个台阶,她从体肤、筋骨之炼逐步提升到心灵之炼,并在演出中厚积薄发。近二十年来,在市评剧团保留、新排的剧目中,大多数剧目中的小生主演都由她担纲,她也成了市评剧团的当家小生。而评剧节的举办,更让她在评剧界声名鹊起,不但成了远近闻名的评剧俊才,而且让她摘取了梅花大奖。张俊玲也正在通过对人物年龄、地位、性格、心境和风格的准确把握,用一招一式、一举一动紧紧地牵动着观众的心,在给观众送去艺术享受的同时,向着评剧艺术的顶峰不断攀登。
汪洁李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