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好”
□杨文海
每当我听到宋祖英唱的那首《越来越好》时,脑海中总是展现出父辈们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创业,原唐海三农场——一个崭新的农垦企业脱颖而出的画面。现如今,在科学发展的春天里,神奇的曹妃甸区又屹立在我们面前。
我母亲今年76岁,除了患有高血压病,身体还算可以。她整天乐乐呵呵地,逢人便讲,逢人便说,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他们这一辈老人就像进了天堂。她常对我们说:“你父亲生于旧社会,辛辛苦苦了一辈子,好日了没过多久,刚退休没几年就患癌症走了。他没有赶上好日子,现在的好日子,却让我们赶上了。”
自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母亲的变化最大。母亲告诉我说,她看到书上写的,吊炕可节柴40%左右,全年每铺炕可节约1382公斤秸秆或1210公斤柴火。之后,母亲就让我们为她搭上了节能吊炕。接着,我和弟弟为母亲入上了养老保险,现在,她每月能领到650元的养老金。
每当我听到母亲那爽朗的笑声时,自己首先想到的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宛如春天醉人的芬芳,沁人心扉。尤其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出台,加大了对农业政策的倾斜,让农民朋友们种地有了盼头。党的十七大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在,我们种地有补贴、购买农机具有补贴、购买家电有补贴、买面包车有补贴……党的英明决策,给所有的中国人吃了定心丸,让我们看到了千军万马奔小康的美好前景。
现在,我们农场的生活水平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家里过日子追求的,已由过去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老三件,变成了现在的电动车、手机、冰箱、彩电、电脑,有的人家还购买了家庭轿车;每家住房条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少家庭还购买了楼房,真正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家家户户实现了24小时供水,都安上了太阳能热水器,每天都可以洗澡;随着“健康唐山、幸福人民”活动的开展,我们这里每年开展全民体检,医改让我们入上了新农合,看病能报销,大病有救助,群众的身体健康得到了切实保障;出门坐公交,孩子们上学有校车接送;道路宽了,路灯亮了,环境好了,风气好了,景色更美了……
看到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家乡、我们每个家庭发生的巨大变化,我就有用不完的力量。我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坚持业余时间从事新闻写作,用笔、用心血塑造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奉献给社会。妻子问我:你这样玩命,累不累呀?我如实地回答:确实没有感到累。因为自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让我们每个人都有了奔头,有了想法。我坚信,未来日子必定会越过越好,国家必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