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文化遗产永恒魅力 表现渔民出海无畏气概
《丰南渔民号子》斩获全国渔歌大赛金奖
(董丕、张素玲、周占领)近日,由丰南区老同志合唱团排演的《丰南渔民号子》,在广东省惠州市举行的“2012年广东省渔歌精英赛暨全国渔歌邀请赛”中斩获金奖。
这次渔歌邀请赛作为全国重要的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大赛,旨在进一步挖掘渔歌这一重要的地域文化资源,更好地推动全国各地渔歌的传承、弘扬、保护和发展。大赛共吸引来自黑龙江、陕西、安徽、上海等30多个地区的57支队伍参赛。参赛节目涵括了渤海渔歌、东海渔歌、南海渔歌以及长江渔歌等中国几大渔歌体系。最终,经过预赛、复赛和终极PK,丰南区老同志合唱团演绎的《丰南渔民号子》以其铿锵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一路过关斩将,脱颖而出,一举夺得金奖。丰南区老同志合唱团是唯一代表我省参赛的队伍,该合唱团成立于1999年5月,由离退休干部、教师、职工150人组成,平均年龄达55岁,目前,拥有成品曲目100多首。
《丰南渔民号子》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可追溯到我国古代的“劝力之歌”,这种歌曲既有鼓舞情绪、调节精神的作用,又有指挥生产、协调动作、统一行动的功能。《丰南渔民号子》,共有出海、撒网、拉网、装舱、归航五个乐段,艺术地再现了出海捕鱼的全过程。旋律刚劲浑厚、铿锵有力、明快高昂、粗犷豪迈,音乐形象具有鲜明个性及地方特色,表现了丰南沿海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旧时渔民生活,如风浪颠簸无常,那时的渔民号子,高亢中也有几丝悲凉。新中国成立后,渔民生活巨变,渔民号子也就多了几分欢快与豪迈,并开始走上文艺舞台。上世纪六十年代,丰南唐坊百花歌舞团一曲渔民号子,曾唱响冀东大地。改革开放让丰南城乡巨变,沿海渔村也是高楼林立,大道通衢,海上捕捞条件也有了极大改观。但大海捕捞,依旧艰辛备尝,时有风浪袭来,白浪茫茫,日星隐没,归途杳杳。而渔民总是欢乐的一群,当鱼虾满舱之时,那小小渔船,简直就是快乐的天堂。这次丰南区老同志合唱团的完美演绎,进一步提升了唐山民俗文化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