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体验手拉坯

前些天,我去陶博会会场时,见到一个小小的手拉坯体验摊儿,即兴体验了一次,竟然被路过的人当成“大师”,事后想想,感慨不已。
那个摊位是我市馒头窑第十三代传人田景儒老先生设立的,很简朴,只有一个电动轮盘,一盆水,一块和好的泥料。
田老先生告诉我,手拉坯是一种古老的制作陶瓷坯体的方法,是在转动的轮盘上,用手工将可塑泥料拉制成各种形状的坯体。他先做了一个示范,压窝,拨高,挤压窝泥,没用两分钟,一个美观小巧的陶罐便诞生了。
我儿时经常玩泥巴,也喜欢捏各种小动物和小器物,自认为应该很快就能掌握手拉坯的要领,于是抱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心态,坐在轮盘前,拉开电动操纵杆,开始玩起泥巴来。我学着田老先生的样子,双手蘸上水,先利用轮盘转动的惯性把那块泥料摁出一个窝来,然后把窝壁拨高,一个粗糙的笔筒诞生啦!
就在我窃喜不已之时,麻烦陆续袭来:一会儿是手忘了蘸水,因干涩而损坏了坯体;一会儿是双手挤压坯壁的力量不均匀,导致坯壁厚薄不均……手忙脚乱之际,我只好暂时把电动轮盘调到低速挡位,冷静下来,想一想如何解决那些争先恐后、纷至沓来的问题。
思路清晰之后,我重新操作,居然很快就拉制成一个近乎完美的下面圆润苗条、上面平展古朴的器具。我精心修饰之时,正好走过来几位游客,她们见到我从容不迫的样子,又见到那个外形比较精美的器形,纷纷赞叹:“真了不起,太好看了,你是陶艺大师吧?”我哪儿有工夫回答,只是一边摇头,一边顾此失彼地润色着自己的“作品”。
这些游客观看了一会儿,又赞叹几句后,离开了,又来了一批游客。就在我沾沾自喜、准备接受更多的赞美时,由于右手用力稍大,器具的上下连接处被我挤破了。我慌里慌张去修补,但越修补破绽越多,新来的游客们摇摇头,走开了;而整个坯体,很快成了一堆丑陋不堪的泥巴,在轮盘上无知无畏地转动着,似乎也在讥笑着我的原形毕露。
田老先生提示我,不必再修补了,转动的坯体是无法修补的,只能重新再来。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站起来,洗了洗粘满泥巴的手,把体验的机会让给了别人。
事后,我反思这次手拉坯的经历,颇有感悟。在任何领域,若要取得真正的成就,就一定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靠运气和表面的光鲜来暂时蒙蒙外行是可以的,但肯定骗不了内行。做人要讲诚信,若心术不正,即使偶然“行骗”成功,早晚也会露出马脚,轻则被人耻笑,身败名裂,重则受到严惩,万劫不复。所以,我们要靠劳动安身,靠诚实立命,不偷奸取巧,不坑蒙拐骗,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记者杨盛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