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饭店就餐后打包了吗?
专稿 在刚刚过去的世界粮食日,国家粮食局首次倡议发起24小时饥饿体验活动,珍惜粮食、杜绝粮食浪费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市民文明素质的提高,就餐打包已成为我市中小餐馆中的普遍现象,但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高档饭店婚宴和商务宴依然是浪费的重灾区。
小餐馆:
现在收泔水的都不上我的门了
“我们这里一共是20多个餐位,中午翻台率比较低,一般都在二十桌客人,而晚上最火爆的时候能到40多桌。”位于鹭港小区附近的某饭店经理刘向峰向记者介绍说,因为大部分都是家宴或亲友聚会,所以在他们饭店每桌的剩菜剩饭率很小, “很少有成盘成碗的剩饭剩菜,而且打包的情况也非常普遍,很多顾客都觉得这是很自然的事。现在收泔水的都不上我的门了。”刘经理告诉记者,他们店只供应几个招牌菜,客人也都是冲着好吃、低价而来,所以大家都是吃多少点多少,很少有剩下过多饭菜的。
就在记者采访时,有4名客人刚刚离开,刘经理告诉记者,他们4个人一共点了4道热菜和2道凉菜,“你看,一桌子菜只剩下了两个锅贴,其余都打包带走了。”“我是跟熟人一起来吃饭,饭后打包很正常。”刚刚结账的郭先生说。
在新华道附近的一家自助餐馆内,记者看到,很多地方都张贴着“适度消费,浪费可耻”的提示语。对于食客浪费问题,店长崔圆对记者说:“现在多拿少吃的客人减少了,但浪费的现象仍然有。”崔圆说,以前自助餐厅最犯愁的是那些多拿少吃的客人,好在最近几年食客素质都提高了,所以整盘剩菜的确少了。但对于食客吃法不当所引发的浪费,店方却无能为力,“以前我们还曾经供应过螃蟹,但发现很多人吃得非常浪费,有的甚至只吃蟹盖,别的都不吃。”
高档饭店:
全是面子惹的祸
相对而言,高档饭店内的剩饭菜情况非常严重,尤其是婚宴和商务宴成为了浪费的“主场”。“现在婚宴虽然也有亲属帮忙打包,但剩菜还是最厉害的,浪费的也多。”在学院路一家知名酒店,经理张先生说,“十一期间尤其明显,现在婚宴都讲排场,一般都会多准备一两桌饭菜,而这几桌经常是一点没吃就要撤掉,打包也是有选择地将一些贵的菜带走,剩菜剩饭很普遍。”
记者采访了多名餐饮业人士,他们都表示,婚宴是喜事,为了面子,新人在准备婚宴饭菜时多持有“宁可剩下,也不能不够”的原则。一方面是如今的婚宴菜肴丰盛,想整桌都吃完基本不可能。另一方面,现在结婚的年轻人,从小生活条件相对较好,节俭意识不太强。
至于吃不完打包的习惯,不少市民表示,除非和家人一起吃饭,可以剩菜打包;商务宴请、公务宴请,就不会选择打包。“商务宴请、公务宴请,请客的人总想体面一些,多点一些菜,最后吃不完也不会有人去打包,否则别人怎么看你?”记者随机询问了5位顾客,都表示不会在类似宴请中打包,这类浪费除了关乎面子,也有人认为把不太熟悉的人吃过的饭菜带回去不卫生。
市民:
饭店应提醒客人将剩饭剩菜打包
对于餐饮浪费问题,消费者有着自己的看法。采访中,许多市民认为,绝大多数餐饮企业的点菜单都没有注明饭菜数量,顾客点菜时没有参照,加上餐饮企业为了更多赢利很少阻止,超量点菜在所难免。“请客者迫于面子,往往几个人三四个菜就够了,却点了一大桌,酒席结束后,很多菜连动都没动。如果饭店有专门的点菜提醒服务,客人点菜就会理性得多。”“灵活经营也很重要,如果就餐人数少,商家应该允许适当调整菜的分量,或者半份出售。如果有剩饭剩菜,服务员应该提醒客人打包。”
对此,一些餐饮商家则认为,单方面的建议和提醒起不了太大作用,毕竟消费者有些观念已根深蒂固,面子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扭转过来的。“像自助餐这样的餐饮形式,成本说高也不高,但是说低也不低。 ”崔圆店长说,“看着一盘盘食物就那么被浪费,真的是心疼。但真的罚了,被罚的人还会再来吗? ”记者了解到,我市很多自助餐厅都有相应处罚条款,最高的一家规定,剩余食物超过50克就要罚款30元,但这种处罚条款目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很少有经营者实际实施。
采访中记者发现,几乎所有的高档餐厅都对服务员进行过岗前培训,其中一条就是善意提醒客人菜量大小,但在实际操作中,几乎没有人这么做。 “我们很多服务员都是从农村出来的,看到那么多吃的浪费了,想起家里人辛苦种地,心里不是滋味。但能来我们这里吃饭的人,要的就是面子,我们要是提醒了,客人往往会有一种被驳了面子的感觉,下次可能就不会来了。”一位酒楼的大堂经理向记者坦言,担心得罪“财神爷”的心理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讲排场”、“好面子”的恶习,也助长了奢侈浪费的习惯。 闫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