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信息网
唐山
您的位置:唐山信息网 > 唐山新闻资讯 > 唐山
唐山老税务杨立华:26年的从税故事
发布时间:2012/11/21 9:53:48 | 人感兴趣

杨立华:26年的从税故事

  (王宇 于丹 宗瑞英 赵雅静)

  唐山市路北区国家税务局有位老税务名叫杨立华,今年58岁了, 1986年从部队转业到地方,从税已经26年。认识他的人都说:老杨干税务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于是,怀着好奇和敬佩,笔者走进了那些老杨从税的日子里。

  路北国税局一位领导曾这样说,“老杨业务精熟,责任心强,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有着极为超前的服务意识,高超的沟通技巧。”这一说法得到许多人肯定。

  1999年夏,老杨刚担任唐钢股份公司唐山分公司的税收管理员,初次办公就受到冷遇,他明显地感觉到在企业和税务机关之间,横亘着一道厚厚的冰山。“基本的信任都没有建立,后面的工作无法开展,这样可不行。”他想。

  那之后,老杨每天到唐钢财务室报到,主动帮着会计整理堆积的发票,他闷着头一句废话不说,就将几万张发票存根联仔细工整地装订成册。一开始,旁边的会计们还不以为然,但是当他干到第四天的时候,所有人被打动了。一位工作人员回忆道:“当时老杨把我们都震惊了,以前税务局的工作人员来时,我们这些小会计都会感到不安,老杨不一样,他不是来检查的,倒像是来学雷锋、做好事的!”老杨用最淳朴的方式赢得了企业的好感,冰山渐融,彼此的信任慢慢建立。他说:“税企矛盾其实不可避免,这是税务局的职能决定的。但是为了工作,必须要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关系。再坚实的冰,只要心是热的,就总能捂化。”

  “在我看来,当国税征管员和在部队当通讯兵没有区别。”老杨说,“一个是保家卫国,一个是为国聚财,都是为党、为民干事,必须要讲党性,讲人性。如果你‘吃拿卡要’,企业就会看不起你,不拿你当回事,你的管理就没有力度。”

  在唐钢分局的廉政记录上看到:在2002年至2004年3年期间,老杨拒绝企业宴请20余次。而在那之后几年里,这个记录越来越少。因为整个唐钢上下都知道国税分局有个老杨,是请客不来、送礼不收,不吃饭也办事的好税官。

  老税务都喜欢扒拉算盘。唐钢分局局长李录景就给笔者打起了手中的小算盘:“我们一天上8小时班。杨立华呢?夏秋两季是早上6点来,晚上8点走;冬春两季是早上7点来,晚上9点走。天天如此,从无例外。也就是说,老杨每天上班的时间是正常人的1.75倍。他1986年进入税务队伍,等到60岁退休时,实际共为税务系统奉献了49个春秋。这是个伟大的数字!”

  是什么让老杨对税务事业如此痴狂呢?他笑着说了一件事:“十几岁时,我入伍当了通讯兵,成天在山沟里跑来跑去。这个山顶上架个天线,那道山梁里拉个接收器。因为是技术兵,感觉非常自豪。后来有一次翻山梁,我不慎滑落。人捡了一条命,携带的器材都摔到山谷里。连长知道后,带着几个战友,爬到山谷中,找了两天两夜,将七零八落的器材捡了回来。回来后,他指着破碎的便携电台说:‘这机器值300个馍,是人民给的,可不能随便扔。’进入税务系统之后,我知道这就是收馍的地方。干劲儿就一下涌上来,就爱上这行了!”

  从热爱到沉溺,老杨享受着工作的乐趣,并积极钻研税务管理理论。2004年,他提出了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的工作方法,形成了一套“三提前”的精密管理体系。2005年,有感于税收政策法规的频繁调整,老杨建立了一条专为企业服务的纳税服务热线,及时为企业传递最新税法动态、税收政策变化。2006年,杨立华根据多年来管理大型钢铁企业税收的经验,大胆提出建立税企协调联动机制,极大地促进了税企联动效率,提高了税务机关的管理效率,也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形成了征纳双赢的局面。在2007年召开的全国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国税征管协作会议上,老杨作的《建立税企协调联动机制》主题报告,取得了强烈反响。2009年9月,国家税务总局下发《2010-2012年纳税服务工作规划》,在这份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税法遵从度为目的”的基本思路。而这个理念老杨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贯彻到了日常工作中。

  如今,已近顺耳之年的老杨依然奋战在税务战线的最前沿,不知疲倦,不知终点,用实际行动谱写着一曲属于人民税官的高昂战歌。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33322号-4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连接 | 留言反馈 | 人才招募 | 网站地图 | 唐山热门关键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26 www.china031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山信息网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技术:唐山网站建设 冀公网安备13024002000481号
Published at 2025/11/21 23:19:27, Powered By WRMPS v6.5.0(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