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电解水实验蒙人
最近,我市一些居民小区陆续出现了一些净水器经销商,走家串户向市民介绍新概念、新功能饮用水,并以现场实验为“依据”,鼓动市民购买价格不菲的净水设备。那么,自来水究竟是否需要用净水设备处理后再用?这些“实验”又说明了什么呢?
记者近日专门走访了市自来水公司水质监测中心、市卫生检疫站等相关部门。据了解,目前在我市以推销净水器为目的的水质检测实验主要为电解水实验。实验人员往往将纯净水与自来水的电解效果进行对比。以铁棒为阳极、铝棒为阴极插入水杯中,通电后水被电解。纯水杯中,反应较慢,水质微黄清澈;自来水杯中,反应较快,浮泡发黑、飘浮絮状物。他们于是就实验现象作出了“科学而权威”的解释——絮状物就是自来水中所含的各种重金属的氧化物,对人体有害。而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购买净水设备,通过净化处理,自来水就能变成有益健康的功能水。
专家指出,其实,电解自来水实验现象不假,但实验真相被歪曲了。电解水的实验原理是:当铁棒和铝棒放入水中,分别接上电源的阳极和阴极,阳极上的铁失去电子变成二价亚铁离子,继而氧化成三价铁沉淀;铝在阴极上不参加反应。但水在阴极得到电子发生电解而生成氢气和氢氧根离子。不同的水由于电导率、所含成分不同,产生的电解现象就不一样。电解反应的速度快慢与水的电导率相关。自来水由于所含的矿物质、微量元素高于纯水,电解现象自然比纯水明显。其实只要在纯水中加几粒食盐,纯水的电解现象就会和自来水的一模一样了。电解后水的颜色取决于生成的铁化合物的种类:氯化亚铁、硫酸亚铁是绿色;氢氧化铁、硫酸铁呈红褐色;氯化铁呈棕黑色;硫化铁为浅黄色。假如将铝棒接在阳极,铁棒接在阴极,电解后水呈白色,即氢氧化铝沉淀的颜色。
而如果用纯净水做实验,纯净水是不含任何离子的水,它与自来水最根本的区别是不导电,所以在通电后不发生电解反应,也就无任何物质生成。但由于不少纯净水不是绝对纯净,因此也会或多或少产生以上的类似现象。
因此,以电解自来水实验来评价自来水水质是极其荒谬的,极具欺骗性。它只是某些净水设备经销商设的一个局:利用电解实验来蒙骗市民,推销产品。
记者从市自来水公司水质监测中心了解到,我市供应到千家万户的自来水受到净水工艺、水质检测、监控管理等多层保障,完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指标要求,居民可以放心饮用。 记者王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