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平台登上大舞台
移动通信改变了我的生活和我的命运,使我从乡镇农技站的“小平台”,登上了水稻育种的“大舞台”。
1981年,我从农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县农技站工作。这里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村与村之间,“问问好,听得见;握握手,走半天”。还好我的办公室里有一部“摇把儿”电话机,让我隔山隔水不隔音,能与县城、省城和更远的地方保持联系。
改革开放以来,通讯设备不断更新换代。先是有了程控电话,没有了“摇把儿”的经常“卡壳”,也没有了“拨盘”话机的不便。上世纪90年代初,农技站除了固定电话外,还装上了传真机,配上了“BP”传呼机,一改过去拨打电话、传真文稿需到城镇邮电局的历史。虽然我不是老板或“大款”,但我深知,一条经济信息意味着几十万元、上百万元生意的来临;一条科技信息,可能启迪我研发一项科技成果。因此,我除了在办公室安装固定电话、传真机外,还早早买下手机,并且与时俱进,多次更新手机,装上宽带、设立邮箱和QQ号,学会收发信息。
我创办了县良种生化研究所,创办了一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时在海南三亚建有育种基地。今年春节,我又在家乡建立了水稻示范基地。
这几个地方相距千万里,我又无分身术,怎么开展工作呢?多亏了手机!长期以来我随身携带两部手机,24小时与外界保持联系。无论天涯海角,都畅通无阻。通过手机联系着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着农村千家万户,指导农民怎么播种、上肥、除虫、授粉等。无论是农业专家、国内外的客商还是乡亲,我与他们随时通过手机相互传递信息,这让我节省了大量宝贵时间,大大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因此,我要说一声:谢谢你,终日陪伴我的手机!
洪云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