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牵线搭桥千本杂志送给山区中学生

在学校图书室,4名八年级女生对潘先生捐助的《中国大学生》产生浓厚兴趣,津津有味地阅读着。

看到有人送来杂志,下课的学生兴奋地围拢过来,自发组织把杂志搬到学校图书室。记者菲菲赞英摄
(记者田菲菲梁赞英实习生杨月杰)前不久,读者潘先生捐出自己珍藏20多年的1000多本杂志,希望送给需要的中小学生(详见本报11月7日A4版)。为了帮他达成心愿,28日上午,本报记者专程驱车将杂志送抵丰润区左家坞镇中学,为山区渴望阅读的孩子送去缕缕书香。
28日10时30分,记者一行到达丰润区左家坞镇中学。该中学位于丰润区北部山区,全校952名中学生来自29个偏僻山村,学生家长务农或外出打工,多数家庭经济拮据,课外书籍很少。
记者到达时正是上午第三节课下课时间,随着汽车缓缓驶入,左家坞镇中学的学生和老师们沸腾起来,一些学生高兴地围拢过来,搬运书籍。八年级5班的学生张莹告诉记者,平时几乎没有课外书籍可以看,看到有人送来杂志特别高兴,“希望以后可以多多看书,拓展知识面,好好学习。”
校长王贵友感慨地说,学校虽然新建了图书室,但藏书大多数是教师教辅用书和参考资料,供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很少,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潘先生捐助的杂志内容健康向上,寓教于乐,为山里的学生开启了一扇明亮的窗,让孩子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心灵不再为现实的贫困所缚。
潘先生捐赠的杂志有《读者》《演讲与口才》《青年文摘》《中国大学生》《中国青年》等1000余本,其中最早的出版日期是1990年2月。这些杂志保存完好,有的还是铜版纸彩色印刷,装帧精美。从左家坞镇中学回来后,记者将消息告诉了潘先生,转达师生们对他的感谢。“每一位爱书人都希望自己的书能让更多人分享阅读的乐趣,而不是在箱底蒙尘,如果我的书能够拥有更多知音,我会因此感到很快乐。”潘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