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声声总
自从用上了手机,生活中就多了手机的声音。
2001年初,我被确定为转业对象,即将离开部队,到地方工作。对此,许多人都有一个心理转换的适应过程。在脱离部队生活、尚未找到工作这段“真空时期”,很容易产生孤寂、失落感。然而,就在上级确定我转业的第三天上午,我的手机响了:“艾大哥,听说你转业了,别老闷在家里。咱武装部的几个老伙计委托我请你过来,今天中午一块儿乐呵乐呵。”打来电话的是小徐,原来我俩同在开平区武装部政工科工作。每逢我遇到困境,开平区武装部的这几个朋友总是在第一时间出现。我们之间也从不客气。打那天起,他们怕我寂寞,隔三岔五就打来电话问候我。那时,他们的手机声,带给我的是真情与欢乐。
利用转业后的空闲时间买房安家,是多数军转干部的“共同科目”。资金不足是我当时面临的最大困难。当时,由于我没有工作单位,无法办理贷款手续,只好向亲戚、朋友、战友借钱。随之,回复的手机声此起彼伏——“先借给你这些,往后用钱尽管说”“买房事大,我再困难也得帮忙”“别不好意思开口,见难不帮算什么朋友?”……他们的手机声,带给我的是信心与希望。
2002年春,不知什么原因,我喉部感染,前后稀稀拉拉输液治疗一个月。在此期间,手机铃声不时响起,朋友们有的提供偏方,有的预约陪护,有的表示慰问,还有的帮助联系专家会诊……他们的手机声,带给我的是温暖和力量。
生活中,我天天不离手机,经常听到手机声。那些感人至深、令人刻骨铭心的手机声,往往是出于“雪中送炭”,而不是用来“锦上添花”。 艾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