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规渠道购买药品易受骗
警方支招教您识别真假
(宏艳、翠艳)近期,一些消费者在网上及街边张贴的小广告上看到各类“特效药”后购买,使用后发现上当受骗的例子时有发生。有的当事人花上千元甚至几千元,购买的假药,吃后非但没治好病,反而造成身体更加不适,病情加重。这些消费者多数是由于不知晓售药网站的合法性以及所购药物是否为真药或者适合自己的病症,只听信广告宣传就盲目购买。为此,我市警方提醒广大市民要警惕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及街边张贴广告销售假药实施诈骗。
据警方介绍,网络和街边张贴小广告售药的基本特征,一是利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医疗机构、科研院所相对集中的特点,网站的开办单位和小广告的署名通常为假冒或伪造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国家、北京(上海)等某疾病康复中心、科研机构、医疗单位”,网络或广告只宣传和销售治疗某种疾病的一种或系列药品。二是提供的机构地址是虚假的,或者冒用他人地址或者根本不存在。三是这些药品通常声称可以治愈某些慢性疾病、疑难杂症等,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抑郁症、癫痫、各类骨科疾病等。四是伪造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世界卫生组织、某医学中心或医学会等政府部门或组织机构的名义,指定、推荐该药品为治疗疾病、康复保健的唯一或最佳产品等。药品送货上门时还会开据门诊收费专用票据,票据上赫然盖着某某财政局专用章、某某医学研发中心专用章。五是只以电话订购或在线订购的方式,让消费者向指定的银行账号、邮政信箱汇款,然后向消费者邮寄药品;拒绝患者上门购药,不让供需双方见面。
对此,警方提醒在网上或电话订购药品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判断该网站是否具有从事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资格。要验证网站合法性,看其网站首页的显著位置上有没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核发的《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公众可以直接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进行查询),如果没有,则不能和其交易。
二是消费者在准备购买某种药品时,可以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进行查询,核对药品的名称、批准文号、生产企业等信息,以此来确认网站中宣传的药品是否经过国家批准。
三是注意不要在网上买处方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明令规定,合法的零售交易网站只能销售非处方药,不允许交易处方药。作为个人消费者,在网上购药时,只能购买安全性较高、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质量稳定的非处方药,而处方药必须凭处方才能购买,并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服用。
四是不要轻信广告推销的“特效药”,要理智对待药品广告,在没有医嘱的情况下不能盲目服药,一旦吃错药或药不对症、剂量不足或过量、服用方法不对,都容易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危及健康和生命。
警方特别提醒广大市民,平时要多关注新闻媒体,社区内黑板报、宣传栏、标语等宣传,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法,提高警惕,增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遇到类似诈骗行为要立即拨打110报警,让公安机关在第一时间掌握线索,打击违法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