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树根深更著花
——记老党员、老劳模刘德润
(雁星)
学校操场上,上千双小手为他的讲演热烈鼓掌;机关礼堂里,坐满了人群聆听他的党性教育辅导报告;每逢重大节日,社区里总能见到一个为宣传而奔走的身影……他就是现已八十高龄的老党员、全国劳模刘德润。
退休20年的晚年生活,刘德润老有所为,过得充实、富足,活得安详、惬意。
奉献余热,他有一种永不服老的精神
常挂在刘德润嘴上的一句话是:“人老了,做事的心不能老”。靠不服老的精神,他为社会办了不少事。
1994年,刘德润退休不久,县农广校经济地理课没有老师,校长心急火燎地找到做过教师、文教局长的刘德润,请他“出山”教课,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60多岁的人重返离开30年的讲台,困难可想而知。但他想到的是,花甲之年为社会出力是应尽的责任。于是他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教了一学年。
2006年,社会上“八荣八耻”的东风劲吹,面对这事关精神文明建设的大事,刘德润不服老的劲头又上来了,搜集资料,编写宣讲提纲,进社区搞座谈,到学校作报告,有时一天讲两场。虽然口干舌燥,但他乐此不疲。
2010年,县里为了加强城区环境建设,调整和命名街道名称,他受聘当了这项工作的主笔。为此,他查资料、搞调研、访名人、办座谈,整整忙活了一个多月,他比年轻人干得还多,如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参与社会,他有一种永不言弃的情怀
有人问刘德润,“你都80岁的人了,为啥还要干这些事?”他说:“光吃不干是废物。多干事光荣,少干事失职,不干事可耻!”凭着永不言弃的信念,他退休后担任了多种社会职务,样样做到了尽心竭力。
在廉政文化建设志愿者协会名誉主席的岗位上,他多次参加各级廉政文化建设座谈会,并撰写了《浅谈廉洁从政》《做人与做事》等文章和调查报告。在老科协理事的岗位上,他深入田间地头分析情况、总结经验,推广水稻旱育稀植和机械化栽培;组织了“如何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座谈会,发表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论文。在校外辅导员的岗位上,他每年都帮助学校搞好校园文化建设,上好传统教育课。近两年的“六一”庆祝活动中,他分别为三所中小学的几千名学生,作了《勤奋好学,立志成才》的励志报告。
为了给社会和后代留下精神财富,刘德润晚年笔耕不辍,写了两本近13万字的书。
乐于助人,他有一种矢志不渝的德行
刘德润常说:“老年人要活得有价值,必须对社会的事多想多管,对别人的事多帮多干。”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大事小情,他都愿为甘当。
他居住的社区里,子女在外打工的留守老人不少,为他们代写书信成了他义不容辞的责任。每年春节来临,他是为四邻亲友写对联的“专业户”。一位老实的老乡摊上了一场含冤的官司,他三次代写诉状,终于打赢了这场官司。
老党员、老劳模刘德润为党工作了40多年,因勤奋敬业曾多次被媒体宣传。而今,他在自己退休生活中同样踏实奉献。对他的晚年所作所为,用“老树根深更著花”来描述,可谓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