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明:敬业奉献的好院长
(杨文海)
曹妃甸区三农场医院院长、党支部书记陶明,十多年如一日,倾心医学事业,刻苦钻研技术,治病救人,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交口赞誉。
陶明今年41岁,1991年毕业于唐山卫校,1999年4月被农场任命为三农场卫生院院长。当时,医疗卫生体制面临重大改革,农场卫生院受到了极大冲击,面临着“断奶断娘”的处境。农场卫生院人心惶惶,为了凝聚人心,战胜困难,他在全院召开大会,号召大家团结一致共度难关。为建设具有过硬医疗业务技术水平的职工队伍,他制定了“内培与外训,走出去与请进来”的策略,多渠道培养人才。每年都选派技术骨干到市、县医院进修学习,同时请上级专家来本院指导医疗护理技术。十多年来,在他的努力下,卫生院开展的多项手术填补了建院以来的空白。
作为院长和党支部书记,他一直把医德医风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纳入医院的重要议事日程。为转变医疗理念,他提出将“以医疗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为保证患者利益,他号召全院开展了“假如你是患者,你该怎么办”的大讨论活动,使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他组织全体医护人员开展了“五个好”(争做一个好医生、好护士、好干部、好工人、争办一个好医院)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制定了《三农场卫生院医德医风档案》《行风建设责任制》等各项规章制度;为落实便民措施,他提议该院开设了便民病房,实行“四免”服务(免挂号费、住院费、注射费、取暖费),并通过合理降低药品价格,切实减轻了患者医疗负担。为改善就医环境,他不断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对卫生院进行更新改造,增添购置多台先进的诊疗器械,改善了病房环境,完善了分诊科室。
在工作中,陶明被同事们称为“拼命三郎”。自担任院长以来,他对工作身先士卒,永远冲在队伍的第一线。2003年“非典”时,他始终战斗在抗击非典第一线,几十天工作在医院直到疫情解除才回家看望父母和年幼的儿子,保证了辖区内无疫情发生。10多年来,他爱院如家,从未休过一个完整的公休日,每逢节假日,他总是让大家回家团聚,而他却在值班岗位上。他每天都工作15小时以上,总是穿梭在办公室和病房之间。他曾创下了一天连续做4台手术的纪录;抢救病人连续七天七夜吃睡在病房……
长期以来,医院的平均住院率、实际占床率、入院诊断率均达到上级要求,无一例医疗、责任事故发生。卫生防疫、妇幼保健等项工作,连年位居全区上游水平。医院也顺利地通过了“国家一级甲等综合医院”、省级星级医院、省级一甲医院、省级爱婴医院评估验收。医院先后4次被区委、区政府评为“优秀党支部”和“文明单位”,在历年的年终综合考核中始终被评为优秀单位。而他本人也被区委、区政府授予“十优青年”“优秀人大代表”“抗击非典先进工作者”和市级“十一五期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先进个人”以及“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白求恩式大夫”等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