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信息网
唐山
您的位置:唐山信息网 > 唐山新闻资讯 > 唐山
郝臣:新农民就要种出健康安全的农产品
发布时间:2013/1/9 8:54:11 | 人感兴趣

郝臣:新农民就要种出健康安全的农产品

  (代海山、张威、施疑)古冶区大市场一家挂着“甲壳素特色农产品绿色联盟店”招牌的门店里,店主郝臣正将“黑五类”等甲壳素肥料生态农产品礼盒摆放上架。这些印着“好晨”商标的农产品,都是他自己引进、研发、种植的。甲壳素肥料无公害,既能改良土壤,又能促进作物生长,防病、抗病,但对很多农民来说还是新鲜事物。作为高级农艺师,30多年来,郝臣正是靠着不断尝试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研发出高产、健康、安全、可口的农产品,带领了农民致富,也为消费者供应着健康、安全的农产品。

  品种技术引进:雪莲果、甜糯玉米扎根古冶农田

  郝臣出生在古冶区卑家店镇三街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76年,由于受文革影响高考中断,他高中毕业后回家务农。他上学时担任学生干部,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又勤劳、有文化,村民们推选他当了生产队队长,带领大家种植小麦、玉米。第二年,我国恢复了高考,但当时生产队正改种黄瓜、白菜等蔬菜,舍不得离开刚刚建好的30亩蔬菜园,郝臣放弃了考大学的机会,他觉得在农田里一样能干出名堂。

  郝臣在生产过程中边干边学,不断摸索新的种植方法,改进原有的种植技术,种出的蔬菜品质特别好。那时,他白天带头生产,晚上召集班子成员开会,不分昼夜地工作最终让他累倒了。去北京治病的两个月时间,他还四处打听、学习农业新技术,听说有些地方建起了温室大棚,他也想试一试。

  1984年,生产队解体了,郝臣四处筹措资金,盖起了蔬菜大棚和高效节能温室。他对大棚蔬菜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很有信心,种植的品种多起来,规模大起来,还带动了周边农户种植。

  郝臣总是不满足于现状,发现合适的新品种,都引进来试试。2005年,郝臣发现甜糯玉米营养价值高、口感好,但在北方种植很少。于是他引进了多种甜糯玉米品种试种,从中筛选出适合本地种植、技术要求低、产量高的香糯8号、金菲等几个品种推荐给农民,并通过培训、咨询、发放资料等形式,将技术推广普及到每个种植户,让农民少走了许多弯路。郝臣自己种植甜糯玉米百余亩,带动周边县区农民种植2000多亩。2011年,他又和食品公司合作,包装加工黑糯、紫糯玉米出口到海外。

  2007年,郝臣成立了富民特色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推广种植特色农产品。郝臣发现有机保健水果雪莲果营养丰富,有降低血糖、血脂和胆固醇的功效。当时,雪莲果在北方很少栽种,能不能成功郝臣也没有把握,但他决定试一试:“雪莲果连糖尿病人都可以吃,新农民就要种出健康安全的农产品,不能种一辈子大路货。”

  栽植雪莲果第一年因缺乏经验,亩产才500多公斤,其中还有很多次果。在实践中郝臣发现,肥沃疏松、土层较厚的沙壤土更适合雪莲果生长,于是重新选择了排灌方便的沙壤土地种植,施腐熟农家肥。经过这次改进,雪莲果的亩产达到2000多公斤,亩产值1万多元,口感也更好了。总结经验教训后,他又将雪莲果与糯玉米套种,每亩增收500多元。在当年农展会上,这个项目受到了高度重视,种植面积从50亩增加到700亩,其中500亩套种了糯玉米。

  2011年,郝臣在卑家店镇河南庄建起了200亩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又引进了黑小麦、黑紫花生、黑甘薯等农作物,以及晚秋黄梨、润太1号柱状苹果等国内最新型、最有发展潜力的优良品种。

  郝臣在生产中发现,由于农民大量使用高浓度化肥,不重视使用有机肥和配方施肥,使得土壤老朽、板结,肥力下降,严重影响了农产品品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2004年,他进行了日本酵素菌有机肥和土壤疏松改良剂“免深耕”的推广,在自己大面积使用的同时,还通过电视讲座、发放资料等形式号召农民重视土壤的持续增产能力。很多农民转变了观念,增加了农家肥、沼渣、沼液等有机肥和生物肥的使用,保证了农产品安全。

  改良研发新品:白灵菇生长周期缩短了一半

  郝臣一方面进行规模化蔬菜种植,一方面潜心于农业新技术的研究和新品种的培育,他的才智和汗水换来了一个个新品种的问世。

  上世纪90年代,食用菌被大量端上餐桌,郝臣也开始尝试种植当时很流行的“天山2号”白灵菇。“天山2号”只有气温在3摄氏度左右的初冬季节才出菇,种植受到季节限制,而且从种到收大概需要4个月。为研究出更优异的品种,郝臣在滦县雷庄镇投资40万元建立了食用菌基地,试图改良出生长周期更短的白灵菇。同一茬蘑菇,出菇也有先后,郝臣就从中挑选最早的,早中再选早,三年时间,培育出了白灵菇新品种“新白1号”。“新白1号”在气温10度左右就可以出菇,而且味道鲜美,还比普通白灵菇提前一个多月上市,卖出了好价钱。对种植户来说,“新白1号”品质好、抗杂能力强,出菇时间缩短了一半,不但古冶本地的种植户竞相种植,还迅速向外延伸,目前已推广到山东、辽宁、天津等地。

  郝臣继续潜心研究新品种栽培,2008年初,他把出完第一茬菇的菌棒埋在蔬菜畦里进行覆土栽培实验,结果长出的白灵菇最大的达15多公斤,每亩温室又增加了上万元的收入。出完菇的菌棒也被他循环利用,一部分直接作为有机质入田,一部分进行无土栽培实验,用废菌糠加炉灰渣作为无土栽培的基质,保水性、通气性均优于其他基质,且有一定养分。

  此外,郝臣引进培育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紫花生高产、优质,计划三四年内在全区推广,每亩可促农增收500元以上。

  引领农民致富:技术、资金支持不计个人得失

  从事现代农业让郝臣过上了好日子,但他致富不忘乡亲,积极参与科普活动,毫不保留地把自己摸索出的新技术、引进的新品种,利用电视讲座、农技培训、现场指导、发放资料等形式传授给农民。推广种植雪莲果时,他把从育苗、定植、田间管理到收获、贮藏的过程制成了电教片,在省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上播放。为给农户普及农业生产知识,他在卑家店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办了120多期《卑乡农情月报》,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全乡农户。他还利用冬闲时间到各县、乡开办农业技术讲座,每年培训农民数千人次。

  郝臣是个热心人,谁有困难都帮一把。枣园村郑思友的妻子骑车从桥上摔下昏迷,郝臣路过立即将其救起送进了医院;碰见车辆陷入泥潭,他找人一起帮着推车;大庄坨乡村民大棚遭遇火灾,他提供菜秧、指导种植,分文不收……在他擅长的农业生产上更是如此,同村村民田嫂想盖温室种菜,郝臣亲自设计大棚规格,建好后定期为她进行黄瓜嫁接,手把手教。在他的帮助下,田嫂掌握了种菜技术,走上了致富之路,供3个子女完成了中专、大学学业。2004年,农户赵佳惠家的温室倒塌,丈夫被砸伤腰不能行走,砸成终身残疾的村民要她赔偿,两个女儿也等着钱上大学。在她濒临崩溃时,郝臣从精神、技术、物资多方面帮助她,两年间为其投资近万元,技术指导百余次,帮她渡过了难关。

  2009年,陕西一家公司与郝臣签约,雪莲果种植面积达到500亩,全部收购并建厂深加工。郝臣信心满怀地向农户推广种植,但后来这家公司违约了,他按合同价收购了农户的雪莲果,连根本卖不出去的次果也全部收购。农户收益有了保障,郝臣却个人损失数十万元。

  三十多年来,郝臣的付出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他被评为国家、省、市三级劳动模范,还曾获得省农村科普带头人、全国科普带头人等荣誉称号,更是市十大杰出农民。目前,郝臣经营着甜糯玉米、食用菌等四个生产基地,还管理着富民特色种植专业合作社。郝臣说,一定要办好这个专业合作社,不断研究开发农产品新品种,让百姓吃上健康安全的农产品,让农民增收致富。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33322号-4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连接 | 留言反馈 | 人才招募 | 网站地图 | 唐山热门关键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26 www.china031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山信息网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技术:唐山网站建设 冀公网安备13024002000481号
Published at 2025/11/22 1:37:15, Powered By WRMPS v6.5.0(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