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这个高校扩招的年代,许多望子成龙的家长将“上高中、读大学”视为孩子受教育的必然模式,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他们在临近中考前因为种种原因,无意读高中,而是选择了进入职业中专院校,接受职业技术知识教育。由于这批学生大部分是通过春季招生入学的,因此,一些职业中专的老师会亲切地称他们为——
“春天来的孩子们”
(赵辉 杨眉 赵雅静/文 吕光宇/摄)
生于1978年的小赵仍清楚地记得,在她参加中考的年代,能考上中专是一件多么令人羡慕的事。在当年,中专、职业中专的录取分数线不见得比高中低,甚至可能更高,一些成绩足以上重点中学的学生却选择了重点职业中专,这样的情况在当年一点儿不稀奇。然而,十多年后,当大学毕业的小赵成为一名职校的教师时,职业中专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却改变了,不少人认为现在的中专生就是一群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孩子,与高中生比起来没有前途和希望。小赵说:“其实这是一种偏见。”
日前,记者对我市第一职业中专和路南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路南职校)进行走访,真正走进这些孩子中,发现他们也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希望通过学习一门实用又有趣的专业,掌握一技之长,更早地在社会上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用自己的双手改变生活、创造未来。
“有些孩子也许并不适应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普通教育,但是,在职业教育环境下,在他们自己喜爱和擅长的领域里,却可以如鱼得水,变得非常出色。”小赵说。
学理论嫌枯燥
实训课是他们的最爱
在市第一职业中专任教的杨眉老师说,有的学生就是太活泼了。坐在教室里上课是他们的“弱项”,老师就算凑到他们耳边讲,他们也听不进去,有时还会理直气壮地说:“老师,你别讲这个了,没意思。”但是只要一到实训课上学习实际操作时,那些平时活泼调皮的孩子就立刻像变了一个人,又听话又好学,老师稍加指点就能领会要领,动手能力非常强。“那种好学的眼神,在文化课上可能从来都没有过。”杨眉说。
当你在市第一职业中专的综合实训楼中参观时,你就会发现为什么这些孩子会喜欢上实训课。职业性和实践性是职业教育的特点之一,因此,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更多是在综合实训楼和各类专业实训基地中开展的。在看似平常无奇的教学楼中,每间教室的门后都别有一番天地——宽敝明亮的平面广告设计室,整洁舒适的星级酒店房间,环境优雅、咖啡飘香的西餐厅,古香古色、琴声悠扬的茶艺室,高档富丽的美容中心,热火朝天、井然有序的后厨……一座实训楼简直就像一座小影视基地,每一个场景都那么逼真,配套设施都是专业和现代化的,而在这里见到的学生,就像专业演员一样,非常投入而愉快地融入每一个场景中,在认真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
“有个男生平时很调皮,上课不是趴桌子睡觉就是经常请病假,但是每次上实训课他从来不迟到,在餐厅学习实践时,他的服务是最有耐心、最周到也最专业的。”杨眉说。
在路南职校的“车、钳、电、铆、焊”和汽修专业学习的都是男生,有些孩子非常好动,平时在教室里一分钟也坐不住,但是在实训基地练习基本操作技能时,他们可以为制作一块小小的零件,一遍遍地打磨,一遍遍地测量,站在机床前一干就是一天,毫无怨言。该校聘请的实习师傅王宝珠说,有些孩子在实践中特别有悟性,“我几十年的经验乐意全部教给他们,因为他们真心想学。”
在专业领域里
偏才学生熠熠生辉
1994年出生的张健壮上中学时青春叛逆,贪玩不爱学习,迷恋网络,不服从学校管理,家长劝说作用也微乎其微。2009年,张健壮来到市第一职业中专学习计算机网络,更专业、更自由的发展空间,尤其是网页制作任课教师李艺老师的启发和带领,让张健壮深深地喜爱上了计算机网络这个专业。他把沉迷网络游戏的时间转移到了对专业课的学习和探索上,举一反三的能力和发散思维,加上十几岁孩子不服输的倔强,让本来就聪明的他专业课成绩突飞猛进,连家长都惊异于他的改变。
他有许多故事至今让老师和学生们津津乐道:爱调皮的他曾经“黑”了学校的网站,就是为了挑战享有盛誉的李艺老师;他毕业时被推选为优秀生留校实习,参与了搭建学校网站、网站管理、创建一职专论坛等工作,一年以后,还被聘为实习教师;他渴望继续求学,通过学校对口升学考试,成功考入宣化职业技术学院,但是因为他太出色,市第一职业中专舍不得放他走,与宣化职业技术学院协商后,又“强制”把他留校了近半年;他不仅擅长计算机,还很会吹小号,他是学校鼓乐队成员,曾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市、区各类大型活动……
李艺老师说,张健壮是计算机专业的偏才,以前他爱好计算机,但是学得不精不透,所以李艺特别要求他进行更专业深入的学习,“这个孩子非常厉害,能遇到这样的学生是老师的幸运。”
面对有色眼光
学生比老师还“淡定”
传统观念让一些人对职业教育和中专生产生了很多的误解,尤其是在高校扩招、职业中专遇冷的情况下,有些人认为只有文化课不好、班里的坏学生才会选择上职校。面对一些不公正的评价,职校的老师们常常替自己的学生感到不平。
2007年冬天,有一次,路南职校汽修班的一群男生在小赵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康复村开展志愿服务。披上红色的青年志愿者绶带,学生们脸上立刻有了一种骄傲和自信的神情。他们不仅帮着村民们清扫积雪,整理房间,还抢着钻进为残疾人特制的厕所中打扫。最后,几个男生还利用自己所学帮一位村民修好了电动轮椅。活动结束时,每个孩子都是浑身大汗,满手油泥,尽管很累,但是他们很开心。
在返校途中,经过一处市场时,一名小贩突然指着他们大声地说起了风凉话,“这帮小混混、小流氓,身上还挎个布条子,干啥去着?”“怎么这样说话,太没素质了!”小赵老师既气愤又紧张,她害怕那几个脾气火爆的男生会一拥而上和对方打起来。正当她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个男生却笑着小声对她说:“老师,别生气,他不知道咱们刚才干啥去了,他要是知道了,一定会佩服咱们的。”孩子纯真的一句话,让小赵心里百感交集、眼眶湿润,“这些孩子经常带给我感动,我一直想写一些关于他们的故事,名字就叫做《我懂事的孩子们》。”
老师心中的好孩子
他们的未来也会很精彩
在不久前举行的市第一职业中专第23届校园文化节上,这校学生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编排了一台非常精彩的文艺节目。看着台上孩子们真情投入的表演,台下的老师纷纷感叹:“我们这些孩子,个个看着都那么招稀罕,都是好孩子!”
这些孩子在15岁那年的春天进入职校,3年后,当他们毕业离开校园时,已经是18岁的成年人了。他们有时也会很气人,被老师教育时还闹脾气,但是转天看见老师时还是那么亲,大老远就招呼“老师好!”;他们也可能前天做了一件特别乖的好事,让老师感动得想哭,但是第二天又把老师气得哭笑不得,拿他们没办法。
“这就是孩子,他们本质上是善良纯真的,”杨眉老师说,“有的孩子对批评很敏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但是只要你让他明白,老师批评他是为了他好,他就肯听话了。”对一些孩子来说,职校可能是他们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所学校,所以,老师们常说一定要用爱为他们打造一段温暖的校园生活,让他们留下最美好的校园回忆。
在当今社会的大发展时期,对各类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中专生凭着一技之长将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作用。在各类求职招聘会上,中专生的受欢迎程度超出人们的想像,有的企业甚至发出了“白领好找,蓝领难求”的呼喊,一些热门专业的学生甚至还没毕业,全班学生就已经全部被聘用了。
社会的发展需要各种不同层次的人才,这些“春天来的孩子们”,他们,也是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