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辈给长辈“压岁钱”
10名受访老人半数感到很欣慰
(记者田菲菲)随着社会发展,压岁钱被赋予了新的内容,以往是长辈给晚辈压岁钱,而如今过年,一些晚辈反而开始给长辈送红包、给“压岁钱”,旨在聊表孝心,期盼老人长寿多福。
“爷爷,这是我孝敬您的!”“这孩子,压岁钱都是老人给小辈,哪有反过来的!”今年过年,龙泉南里的小董按照惯例到爷爷家拜年,午饭过后,他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红包,里面装着给爷爷的500元压岁钱。几番推辞后,老人眼角湿润了。
传统压岁钱都是长者给晚辈,小董是怎么想的呢?“平时给爷爷钱他不肯要,只能等过年以‘压岁钱’的名义给他,真的希望能用‘压岁钱’压住他老人家的岁数,让老人家长命百岁!”小董说,自己身边的一些同事和朋友也是这么做的。
记者采访中发现,给长辈“压岁钱”的成年人中多数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他们认为,压岁钱本身就带有祝福平安、健康的意思,自己现在有能力赚钱了,理应给关心照顾自己长大的长辈们一点“压岁钱”。
对于晚辈的这份心意,老人们又是怎样想的呢?记者采访了10位65至80岁的老人,他们中一半人表示收到晚辈的“压岁钱”时感到很欣慰。
67岁的李女士已经连续3年收到儿子、儿媳给的“压岁钱”。李女士说,她和老伴每月退休金6000多元钱,生活富富有余,但儿子儿媳的“压岁钱”还是让她和老伴感到很幸福。
而另外一半老人则认为,晚辈给长辈“压岁钱”不符合中国传统习俗,所以不愿意收。
唐山晚报心理专家孙启亮表示,在传统心理中,大家注重给小孩压岁钱,而小辈给长辈“压岁钱”时会比较犹豫,往往认为人老了有饭吃、有衣穿就够了,不需要多少钱。因为对老人缺乏足够的关心,使得老人常常处在一种被遗忘、孤立的状态,他们的晚年生活由此变得孤独。
由此可见,过年给老人“压岁钱”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这是晚辈对长辈的回报,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孩子对老人的一种敬畏之心,在生命教育越来越缺乏的现代社会,这可以呼唤人们的尊重意识,应大力提倡。
给老人“压岁钱”,尽管不少老人后来还是把这些钱用于晚辈开支,但他们收到“压岁钱”时有一种被重视的自豪感,心情好了,身体自然也会硬朗。
记者手记:晚辈给长辈“压岁钱”,“压”出了孝心,让人感到耳目一新。长辈给晚辈的压岁钱寄托了长辈们的美好祝福,希望晚辈在新的一年里健康成长。如今,一年年拿着压岁钱的孩子们渐渐地长大了,也开始回报父母、爷爷奶奶等长辈了。年轻人给长辈的红包虽说不叫压岁钱,但与压岁钱相比更有意义,是乌鸦反哺和感恩图报,是爱心与孝心的循环,有了这样的良性循环,我们的明天才无忧无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