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不会忘记——追悼著名诗人雷抒雁
专稿 2月14日清晨,我接到原煤矿文工团团长瞿弦和的电话,他哽咽地对我说,雷抒雁于凌晨去世。雷抒雁是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他为纪念张志新烈士创作的长诗《小草在歌唱》蜚声文坛。我和雷抒雁是朋友,40年前,他曾来开滦采访,我出面接待,由此结缘至今。他的突然离世,让我深感痛惜。
1973年春夏相交之际,多家媒体的记者云集开滦采访劳模吴旭芝,都住在唐家庄矿洋房子招待所,这中间就有雷抒雁,他当时是《解放军文艺》杂志的诗歌编辑。雷抒雁是自己坐火车从北京赶来的,一见面没说上三句话,就向我要材料,约定找吴旭芝采访的时间。那时矿上条件艰苦,他不挑不拣,自己拿粮票换饭票,到食堂窗口排队买饭,还主动提出把条件好的住处让给其他记者,他只跟我说,想法儿弄一盏台灯就足了,晚上写稿子用。雷抒雁在矿上待了一个星期,他和吴旭芝一起下井,体验生活;和工友们促膝座谈;一页页翻看吴旭芝的日记本。雷抒雁那次没有写诗,他和张光本写的是一篇近万字的报告文学。那一年,《解放军文艺》别开生面地发表了一篇题为《矿山主人吴旭芝》的报告文学,朴实无华的文字引来一片喝彩。
2010年夏天,中国作家代表团到开滦京唐港码头和中润化工采风,我前往接待。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依次为我们介绍诸位大家。突然,一张熟悉的面孔出现在我眼前,永远斯文的表情,永远谦恭的面相,是雷抒雁!阔别多年,蓦然相逢,我俩一下子拥抱在一起。席间,我们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免不了感事伤怀。他不喝酒(我不知他已患病),就举了茶水敬我说,“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我们都老了,可开滦还年轻,发展前景使人振奋,他日得机会,一定再写开滦。”没有想到,这话成了他留给我作别的诗句。还没来得及邀请他,他竟然悄悄走了。
在雷抒雁遗体告别仪式上,我郑重地向雷抒雁三鞠躬,为他是一个热血男儿,为他是一个激情澎湃的诗人,为他与我和开滦曾经的友情! 古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