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非暴力”的家庭氛围
(记者建英菲菲)生活中,我们往往因沟通方式的问题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即便意见是正确的也会遭到对方的反驳,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交流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10日上午,河北联合大学副教授陈琳做客晚报智慧家长课堂,为读者带来了一场题为“非暴力沟通”的精彩讲座。
讲座伊始,陈琳围绕“非暴力沟通”展开一系列论述。非暴力沟通又称“爱的语言”“长颈鹿语言”等,其主要理念是相信人的天性是友善的,而暴力的方式是后天习得的。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是通过互相建立联系使人们能够理解并看中彼此的需要,然后一起寻找方法满足双方的需要。与非暴力沟通相对的暴力沟通模式包括:采用命令的语气要求对方,将对方和别人比较而去评判对方等。
陈琳通过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总结出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分别是:观察而不是评论、感受而不是想法、需求而不是策略、请求而不是要求。
陈琳表示,学了非暴力沟通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控制别人,非暴力沟通是一种请求,别人可以选择答应也可以选择拒绝。情绪化的背后其实是善良的需要,所有指责的背后是爱的呼唤。“如果我们只想改变别人,以使他们的行动符合我们的利益,那么,非暴力沟通并不是适当的工具;我们只有看重彼此的感情,并能同时考虑双方的需要,我们所表达的愿望才容易得到满足。”陈琳说。陈琳在讲座中还对很多生活中的实例一一作出详细讲解,以此引导现场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