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朵朵送别亲人
7月3日,烈日炎炎,在高新区一座普通的居民楼前,亲友们为一位老人送行。
这是一位84岁老人的葬礼,与众不同的是,没有人们常见的花圈,伴随老人的是一朵朵黄白菊花的鲜花篮;没有黑白的遗像,20寸的彩色大照片中,老人身着唐装,笑意慈祥;没有纸人纸马,儿女们为老人献上最后的礼物——挑选了100多张老人的照片,分成五大类,制作成1.2米高12米长的展板,展示老人一生的经历,让每一位前来吊唁的亲友多角度地了解他,心中更深地追忆他;没有哀乐阵阵、鼓乐哭灵,低回在耳畔的是老人的声音——儿女们录下了爱唱歌的他时常哼起的老歌以及对每一位家庭成员的谆谆教诲……
这是遵照葛庆成老人生前遗愿办的一场葬礼:老人一生生活俭朴,反对铺张浪费,所以他的葬礼要简单低调;老人一辈子与人为善,和睦四邻,最怕给别人找麻烦,所以他的葬礼要安静不能扰民;老人一直喜爱花草,提倡环保,反对封建迷信,所以他的葬礼不要纸人纸马而要鲜花相伴;老人生前性格开朗,乐观风趣,他不希望自己的去世给太多的人带来悲痛,所以,摆彩色的照片,放他自己唱的歌……送老人最后一程,儿女们在老爸的身上撒满花瓣,没有三跪九叩、没有嚎啕痛哭,而是鞠躬为老爸深情地唱起悼歌。
老人是一位开滦林西矿的老工人,但钟爱写作,曾见证了外国人侵略中国、侵占矿山,看到了共产党带领人民翻身解放;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和唐山大地震,看到了改革开放的新唐山……他用笔讴歌时代,为社会奉献了一篇篇佳作和一片片夕阳。他是唐山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文艺界的四名代表之一,是省、市戏协、曲协、作协等多个协会的会员,为开滦和唐山的文艺事业作出了贡献。
“父亲很注重精神层面的东西,一直主张厚养薄葬。父亲在世时,我们做儿女的努力尽孝,让老人开心地度过每一天。他三次住院,我们一直守候床前;过年过节过生日和日常生活中,我们对老爸已经尽心尽力尽了孝,老爸说他已经没有遗憾了。如今,老人去世了,我们按照他的心愿办一场文明节俭的葬礼,这也是他老人家对社会最后的奉献,相信老爸泉下有知会感到欣慰。”葛庆成老人的儿子葛昌秋说,他觉得唯一的遗憾是父亲一生笔耕不辍,写下五本书的手稿,目前父亲的书正在集册编纂阶段,老人便离世了,没有亲眼看到自己的书出版,更没能完成老人将书作为自己葬礼上给亲友的回礼这一愿望。
“为父亲送行,不一定非要痛哭流涕,父爱是一座高山,让人永远感到温馨,永远是儿女生活的激励与依靠,父亲走了,可他走不出儿女的心。其实,敬老是一生的责任,我们还有老妈。”葛庆成老人的儿女将遵从老人的遗愿,将骨灰撒入大海,让大海拥怀老人平凡高洁的一生。(施疑、刘珲)
编后:送别亲人用花圈早已习以为常,然而,当人们焚烧花圈时是否会想到,花圈是用竹子和纸制成的,焚烧花圈实际上是在焚烧竹林和树林。而今天我们见到了用鲜花祭奠亲人的创新葬礼,这种做法既能表达哀思又能体现文明、低碳、绿色的社会时尚。我们希望更多的市民采取这种形式送别亲人,为创建文明城市、建设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