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情化解积怨
——记开平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助理审判员贾凤兰

专稿 (周桂彦 黄岩)市三八红旗手、市政法系统“金牌调解能手”、2012年结案数全院第一、被省高院荣记个人二等功……这一系列闪光的荣誉,记载了年轻美丽的女法官贾凤兰在开平区法院默默奋斗的足迹。
从英姿飒爽的女兵,到公正无私的法官,贾凤兰凭着对人民的真情、对法律的忠诚,在审判岗位上用心探索、全心服务、公心办案,克服了自身和家庭的困难,全力投入诉前调解工作,以良好的形象博得了当事人的广泛赞誉,以出色的业绩受到了院领导的高度评价。开平区法院主要领导称赞贾凤兰为“我们开平法院的一张名片” !
在当今社会矛盾纷繁复杂的背景下,如何及时有效地解决纠纷,化解矛盾?作为诉讼服务中心的法官,贾凤兰一直在用自己的真情探索着符合实际的诉前调解之路。
2011年秋,一位年近八旬的母亲,颤巍巍地找到贾凤兰,进屋就急切地说:“贾法官哪,快给想想办法吧,愁死我了!”贾凤兰扶老人坐下,递上热水请她慢慢讲。
这是一例常见的家庭财产纠纷案。因为涉及拆迁,本不很值钱的三间平房成了姐弟间争斗的导火线。作为家里唯一的儿子,小弟和父母共同生活多年,认为自己拥有全部产权。而外嫁的姐姐看不惯弟弟的蛮横,就拿出法律条文和小弟理论。从言语的交锋发展到肢体的冲突,姐姐被小弟打得住进了医院。
送走了老人家,贾凤兰马上联系双方当事人。先来的是气呼呼的姐姐,“我儿子都成家了,还让他把我打了,以后我咋见人呢!”贾凤兰一边进行劝慰,一边请她回忆童年时姐弟俩的快乐时光,说着说着这位姐姐就抹起了眼泪。“其实,我争的就是这口气!”这话让贾凤兰笑着点点头。
当天下午,那位小弟也被请到了法院。他进屋后口气依然强硬:“再捣乱我还打她!”贾凤兰平静地望了他许久:“你一个大男人,动手打女人,打自己的亲姐,不觉得过分吗?面对自己的儿女、外甥,你给他们树立什么榜样,是一个蛮不讲理的父亲、舅舅吗?知道你母亲来这里是啥心情吗?你嘴里说孝敬母亲,就这样孝敬吗?”
一番交锋过后,这位小弟脑袋耷拉下来。贾凤兰借机给他讲起法律知识,告诉他作为家人,姐姐们都有平等的继承权;动手打人,是要付出代价的。
再次回到亲情、孝道,贾凤兰对他说:“你们的母亲这么大年纪了,如果有生之年看不到你们的和解,她会终生遗憾哪。只有你们姐弟恢复亲情,才是对母亲最好的孝顺!”
近三个小时的对话,让这位小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贾凤兰的主持下,弟弟当着母亲的面儿向姐姐真诚道歉。亲情回归,老母亲笑了,姐姐哭了,弟弟释然。
望着一家人远去的背影,贾凤兰心中升起一股成就感。
做调解工作时间久了,贾凤兰总结出“全程参与、借力开锁、亲情融入、换位思考、协调联动”等多种独到的诉前调解方法。在工作中,她不是简单的“和稀泥”,而是吃透案情、找准律条、依法调解。所有案件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她都记在小本子上,随身携带、随时翻看,有些当事人的性格特征她都能烂熟于心。
正因为如此,让她在调解工作中愈加得心应手。2011年至2012年度,贾凤兰共审结各类民事案件193件,结案率100%,调撤率100%。
如今社会竞争压力大,许多当事人都不能按时出庭。她就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利用早来晚走来给当事人调解。有多少时候,老妈和儿子眼巴巴地盼着她回家吃顿团圆饭,但等来的往往是一个充满歉疚的电话。儿子的一句话,曾让她潸然泪下:“妈妈周日不加班,就是我的节日了!”
把当事人看做亲人,把别人的案件当成自家的事情,柔和、细致、耐心,真情投入,让她赢得了当事人的心。许多人在结案后,还时常来看望她;一位大妈每逢时令,就会送来自家栽种的果蔬,人少的时候就说说话,人多了放下东西就走。
领导的肯定,人民的信任,让贾凤兰更加坚定了做一个合格人民法官的决心。“我心中的法官,是敬业和责任。为了神圣的法律,我愿意全力以赴,奉献我的一切!”贾凤兰美丽的双眸中,闪烁出坚毅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