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吸吮奶瓶入睡易得“奶瓶龋”
市口腔医院儿牙科近日连续收治多名“奶瓶龋”患儿。专家提醒,一旦发现孩子有“奶瓶龋”的迹象,应及早诊治。
市口腔医院儿牙科孙立洲主任介绍,“奶瓶龋”是指婴儿由于长时期用奶瓶人工喂养,奶嘴紧紧贴附于上颌乳前牙上,而奶瓶内多为牛奶、糖水、果汁等易产酸发酵的饮料,天长日久奶垢生成,乳牙又值刚萌不久阶段,牙表面结构不成熟,受酸的作用最终形成龋齿。夜间有吸吮奶瓶入睡习惯的婴儿,情况更为严重。由于夜间唾液分泌减少,口腔的自洁作用减弱,再加上夜间口腔温度适宜,残留在牙面及牙间隙的奶液更容易被口腔内的细菌作用分解,进而引起牙齿脱钙,迅速发展为龋齿。
一般而言,“奶瓶龋”初期表现不易引起家长的注意。主要是在上门牙唇面的牙颈部形成一条白垩色脱矿带,随着龋蚀的发展,这条脱矿带的颜色越来越深,范围越来越大,环绕着牙齿,使牙硬组织剥脱,最后变成圆锥状,甚至形成残根。一旦因龋蚀严重无法治疗,而将乳牙过早拔除,就会扰乱乳恒牙替换的生理规律,引起恒牙萌出秩序错乱,给孩子的牙发育带来不良影响。
孙立洲提醒,宝宝长出第一颗乳牙后,家长就应该开始为宝宝刷牙,并养成定期检查牙齿的好习惯。刷牙最好在饭后和睡觉前进行,可用清水刷牙,也可用盐水刷牙,且每日至少要刷两次。
(志永 大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