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人为卧床儿子儿媳撑起一片天

(记者 刘庄子)91岁,原本需要亲人的精心照料、享受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而我市的李毅新老人却要在迟暮之年,承受着失去爱孙的剧痛,肩负起照顾因病长期卧床的儿子和儿媳的重任。“岁数大了,不中用啦!但我是一名父亲,我有责任照顾他们。”老人的言谈话语中洋溢着浓浓的父爱。受到老人大爱感召,冀北电力党员服务队的队员王恩成倾尽自己的力量,为这一家人提供了无私的帮助,用善小的行动拨亮了这个家庭黯淡的心灯。
头发花白,耳戴助听器,双腿严重变形,李毅新身上透着一股沧桑感,但他思维清晰,说话掷地有声。谈起家庭,老人的眼神充满了忧郁。他告诉记者,孙子曾是家里的顶梁柱,2006年却因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27岁,一家人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中无法自拔。次年,老人的儿子李大伟因糖尿病导致双目失明,伴随着并发症的出现,李大伟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两年后,儿媳杨桂珍又因沉重的思想压力突发脑溢血,也卧床不起。接连的不幸仿佛重拳一般敲打在李毅新的心头,作为一家人的主心骨,他只有挺起胸膛,撑起支离破碎的家。那一年,他已是87岁高龄。
此后,李毅新老人每天4点就起床,操持一家人的生活起居。除了将一日三餐端到儿子、儿媳床前,老人还要为他们请医买药、洗洗涮涮。一次,李大伟想下床活动一下,可刚下床就摔倒了。老人见状赶忙颤微微地走上前去扶儿子,但由于李大伟身高体胖,老人不但没能把儿子扶起来,还被压住了身子,导致髋骨骨裂。老人强忍疼痛,艰难地将儿子扶上了床。此后,李毅新行动更加不便,只好雇保姆来照料家人生活。“一年半就换了16个保姆,最短的只干了3天,最长还不到两个月。”李毅新老人无奈地说,这个家负担重,保姆不愿意来,我理解。
去年4月,冀北电力党员服务队队员王恩成听说老人的境遇,深受触动。那时起,他与李毅新老人结成了帮扶对子,帮助取药、缴纳电费、打扫卫生、买菜做饭、检查电路……为李毅新减轻了很多负担,令老人感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