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香飘万里 农民乐开怀
——记老区村依靠林果致富的玉田“团城模式”
徐喆 范玉鑫 孟凡俊
专稿 又是一年芳草绿,玉田团城梨花香。日前,在团城村的梨园地里一片火热,果农们正在忙着给果树翻土施肥,期待着好收成。
团城村位于群山环抱的小山沟里,人均可耕土地非常少,2007年被确定为老区重点帮扶村时,人均年纯收入还不足3000元。
团城村从1993年依托安梨产业,推进脱贫致富。经过20年的努力,农户们不仅摘掉了穷帽子,还把林果产业做大,实现了生态绿色富民的村民梦。如今的团城,全村果园面积达到5500亩,挂果果园面积5000亩,果品产量200多万公斤,产值近500万元。依靠安梨产业,全村1152户,4689口人实现了致富梦。村民郭大爷高兴地说:“去年,我家的8棵大安梨树挂果3000多公斤,每公斤都能卖到3块多,就这8棵大安梨树就为我创收1万多块钱。”
群雁高飞头雁领。2009年,李长亮被团城村民选为“当家人”。大伙的信任,让李长亮的干劲十足。他带领村民大力发展安梨产业,开发生态旅游项目,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要想富,先修路”,团城的百姓对此深有体会。“我们村出产有名的团城梨,2007年以前,因与102国道有大山相隔,每次出村卖梨都要绕行20多公里,交通极为不便,收入也大打折扣。”
70岁的高长生说,2006年那年,他家的梨树挂果特别好,就因路不通,绝大部分梨都烂掉,剩下的每公斤也只卖了6毛钱,而当时的市场价是每公斤1块2。为此,当村子宣布建穿山公路时,山乡百姓奔走相告,很多村民自发组织起来出资出力,经过18个月的紧张施工,穿山公路终于在2010年全线建成通车,村民无不欢心鼓舞。路通以后,高长生的梨再也没有烂在窖里。他算了一笔经济账,去年他家的11棵大梨树,挂果近7000公斤,每公斤都卖到了3.4元,老汉咧嘴笑道:“真没想到,小小酸梨让我的致富梦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