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润区岔河镇中学开设“诚信超市”半年无一笔欠账
专稿 小小货架无人看管,购物投币全凭自觉,这样一个以“诚信”命名的小超市,在丰润区岔河镇中学开业已6个月有余。尽管是首次尝试,但经营情况令人欣慰,从未发生一起欠款和物品丢失事件。
超市虽小意义非凡
“诚信超市”实际上是一个摆放在楼层中间位置的小货架,上面整齐摆放着笔、本、尺子等学习用具,还有一些卫生纸、小毛巾等简单生活用品。物品价格多在一两元钱,最贵的只有5元钱。在小货架的一侧,有一个投币箱。下课铃声响过,许多学生涌向小货架,选购自己所需的文具用品,然后投币,整个过程不过两三分钟。
几位刚刚买完文具的八年级学生表示,超市虽小,但物品都很实用,投币购物的方式是对他们的极大信任,“被人信任也是一种幸福,这种感觉非常好。”
据了解,岔河镇中学半年前刚刚从老校址搬到新校区,由于附近没有超市,学生购物不方便,于是学校在四层教学楼的每一层都分别设立这样的小货架,供学生们下课时购物,非常便捷。开业6个多月来,每个小货架平均每天的收入在三四十元左右。
诚信学生感动校长
为什么要开办这种无人看管的投币式购物超市?该校校长张斌利坦言,在开办“诚信超市”之前也曾作过一些斟酌。“最终,我们决定开办对学生绝对信任的投币购物超市,并且绝不安装摄像头,否则将失去‘诚信超市’的意义。经过半年的实践,效果出人意料地好,这也正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张斌利为孩子们的诚信品格所感动,在总结会上,深深给他们鞠了一躬。这笔收入,学校将其用作学生的活动经费。
从“诚信考场”到“诚信超市”
对于“诚信超市”的喜人结果,张校长说,这得益于学生们在“仁义礼智信”校训之下的道德教育积淀。学生从入校之日起,便接受与学业成绩并重的德育教育,除每周一节《论语》课之外,还用身边的道德模范教育激励学生。
2007年,学校大胆推出“诚信考场”的创新举措,将教师全程监考变为随时抽查,让学生们在无人监考、无设备监控的教室里应考。至今,这种考验学生诚信的考试形式已在该校走过了6年,不仅无人违纪,而且学生们均以能进入“诚信考场”为荣。
从“诚信考场”到“诚信超市”,岔河镇中学的学生们均交出了令人满意的诚信答卷。
朱大勇 胡大翠 杨文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