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 感受唐山博物馆之变


专稿 5月18日是第37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记忆+创造力)=社会变革”。每一座城市的博物馆都承载着一份独特的记忆,展示着这座城市的人民一路走来的创造力。时至今日,博物馆已不仅仅限于对历史的铭记,在借助科技延伸服务、满足公众不断变化的需求过程中,博物馆正展现着新的生机。
从“呆板说教”
到“享受体验”
18日上午,一场评剧表演在唐山博物馆A馆拉开帷幕,吸引了众多评剧爱好者。像这样的演出,在唐山博物馆每周五、六、日都会举行。此外,每周二、四的皮影表演、周五下午的乐亭大鼓演出也同样吸引了众多爱好者。在博物馆内,代表唐山特色的“冀东三枝花”,绝不仅仅是摆在展台上的花淑兰、韩少云、洪影等评剧名家穿过的戏服,或明末老艺人雕刻的皮影实物。在那里,普通市民可以通过老唱盘欣赏到经典名家唱段,更能亲自动手操纵皮影、学习影人雕刻技术。
唐山博物馆副馆长王春斌介绍:“根据现在的国际理念,博物馆已经不单单具有展陈与教育的功能,而是要成为集收藏、保护、研究、宣传、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文化中心,成为公众共享的文化乐园。”在此基础上,改扩建后的唐山博物馆一改以往以静态展品为主的单一展陈方式,转而根据不同展览内容选择不同的表现方式:再现原始人类生活场景采用了环幕投影、明清时代遵化冶铁场面采用了幻影成像、南堡制盐场景采用了雕塑景观,美术名家刘汉宗先生的一幅11米长卷《陶瓷史画》被做成动画进行展示,参观者还可以在历史馆中的游戏区中玩文物拼图,在大型电子显示屏上玩古今器物对对碰等电子游戏,考查自己的历史文化常识……所有这些在运用光电、音响、电子触摸屏、多媒体、动漫等多种现代科技手段布展的同时,也将展品全方位、立体式地呈现给参观者,让参观者尽情享受博物馆、体验博物馆带来的乐趣。
从“请进来”
到“走出去”
5月16日至5月22日,廊坊博物馆在唐山博物馆展出《流金溢彩国粹展新颜——当代景泰蓝精品艺术展》,作为唐山博物馆与廊坊博物馆开展馆际交流的一项内容,展览向公众展示了有别于唐山博物馆基本展陈的新颖内容。这只是近年来唐山博物馆引进的众多展览之一,诸如“纪念唐山抗震二十周年美术书法作品展览”“迎接香港回归祖国大型图片展览” “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展览”等众多展览的引进,以及博物馆E馆临时展厅举办的多种临时展览,在丰富博物馆展陈的同时,也满足了广大观众对于多元文化的需求,也将更多的观众请进了博物馆。
“请进来”固然重要,但让博物馆“走出去”,无疑成为提高博物馆与公众关系密切度的新驱动。近几年,唐山博物馆先后多次组织专题展览到县、乡、镇以及中小学校巡回展出。在今年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唐山博物馆不仅通过开展馆际交流“走出去”,而且派出优秀讲解员走进校园,通过独具传统文化特色的公益教育活动,让学生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走出去”也让更多的人能够与博物馆亲近,了解不一样的博物馆,从中感受博物馆对传承文化、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记者 李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