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儿童节”变成“家长劫”
专稿 “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可这个节日也让不少家长“头大”:“孩子的要求太高了,跟我们小时候可不一样了!这哪是‘儿童节’呀,简直就是‘家长劫’!”
王先生本想给上小学六年级的儿子买一套书作为节日礼物,没想到儿子却对此嗤之以鼻:“现在都上网,谁还看书啊?”当被问到想要什么儿童节礼物时,儿子不假思索地说:“给我买部苹果手机吧!”
记者对我市的儿童节商品市场进行了走访,发现各大卖场的“六一”促销活动都搞得热热闹闹,童装、玩具、儿童图书,以及各种游艺项目,均打出“喜迎‘六一’”的口号,而其中价格不菲的不在少数且销量极好。一个变形金刚三四百元,一个芭比娃娃400多元,一套品牌童装800多元,拍一组儿童写真价位也在千元以上,而iPad、iPhone等动辄数千元的智能科技产品也和儿童节挂上了钩。
除了现实中的卖场,网络上“六一”促销活动也是风生水起。一个儿童玩具电动车的卖家从5月中旬起就开始了促销活动,优惠后一辆儿童玩具电动车的售价为949元,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卖出了100多辆。卖家告诉记者,近期销售的车辆几乎都是家长作为儿童节礼物送给孩子的。记者还看到,一辆意大利进口的品牌仿真童车售价12489元。卖家说:“该品牌每辆‘豪车’都限量出售。宝宝开上很有面子呢!很多80后家长自己开宝马,就也给孩子配一辆一样的童车。”
儿童节礼物被贴上“奢侈”标签,贵却有市场,折射出家长和孩子双方的心态。“一年就一个儿童节,花点钱让他高兴也是应该的。”一位正在挑选玩具的家长告诉记者。现在的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最好的留给孩子”,家长的这种观念导致儿童消费越来越高端。当然,也有部分家长是抱着炫富的心理才给孩子购买奢侈礼品的。更有家长是因为平时工作忙,没有时间带孩子出去游玩,于是便通过买“大礼”“高消费”来“补偿”对儿女关心的欠缺。而对于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来说,琳琅满目的商品诱惑,无孔不入的广告催眠,家长不经意的灌输,都会对他们造成一定影响,误导他们的价值取向,产生攀比心。
唐山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心理学副教授、心理咨询专家刘艳指出,礼物的价位对于不同家庭条件的孩子来说含义不同,父母在送礼物时不应该只关注礼物本身,而要考虑到礼物是否适合孩子。如果送出的礼物超过了与孩子年龄相适应的需求范围,会导致孩子的关注度分散,使他们学习、生活动力不足,对孩子心理带来不好的影响。其实,家长更应该花心思为孩子提供精神层面的关爱,比如鼓励性的言语、爱的表达、陪伴等。
专家建议,过儿童节时,可以选择与孩子多做些有意义的事,比如带着孩子一起去图书馆阅读,或者去科技馆、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等有利于孩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地方参观,这样孩子会更开心,收获更多。 记者 刘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