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润牛鼎重现光辉
为世界仅存两尊“政和礼器”牛鼎之一

(刘天昌、刘倩、施疑)近日,丰润出土的一尊牛鼎在河北省博物馆库房被发现,这对冀东历史文化的挖掘开发与古代礼器的考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此鼎属青铜器,重27.5公斤,上部两侧各有一长方形折耳,腹底铸有牛腿状的三个鼎足,足肩各铸一牛头向外,故得名“牛鼎”,且鼎腹内壁有41字铭文。
据北京大学教授李零等多名考古学家考证,丰润牛鼎为北宋时期复古仿制的礼器,与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牛鼎同为世界仅有的两尊“政和礼器”牛鼎。而丰润牛鼎作为第一个仿制品,应该比现存台北的牛鼎更为珍贵。
现代学者推测,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掠虏徽、钦二宗以及抢来的金银财宝北上,中途曾驻跸丰润,而牛鼎可能就在此时遗落到丰润民间。直至明朝弘治年间,丰润县府在组织百姓修建书院时,发掘出这尊古鼎,使其重见天日。
鼎在古代视为立国重器,丰润牛鼎即被誉为“镇县之宝”,各朝代均陈列于文庙书院之中,并将其详细载入各朝县志,且在明清金石大家及文学家中引起了历时几百年的研究热。而“儒学现鼎”与“梵寺流钟”“龙石兆雨”等景观也并列为“丰润八景”之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丰润牛鼎几经辗转,1953年被上交到河北省政府,之后半个多世纪杳无音信。最近,省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整理库房时再次发现了这尊古鼎。省文物局将其确定为国家二级文物,并于近期在新建的博物馆中展出。届时,历经千年的丰润牛鼎得以重现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