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岁大学教师边晶单骑拜谒7座唐山抗震纪念碑
专稿 提起唐山抗震纪念碑,大多数人恐怕只知道坐落于市区新华道的抗震纪念碑,其实在丰南、陡河电厂、芦台、汉沽、古冶、卑家店和天津还分别有一座唐山抗震纪念碑。今年2月至今,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边晶已经骑自行车拜谒了除天津以外的其他7座抗震纪念碑。7月4日上午,记者见到边晶老师,他向记者讲述了单骑拜谒抗震纪念碑的初衷和经历。
边晶今年54岁,土生土长唐山人,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他刚满17岁,地震给唐山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及震后唐山人民所表现出来的英勇不屈的顽强精神令他难忘。边晶经常去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驻足纪念墙前,他觉得有一种力量在驱使着自己把唐山抗震精神传承下去,以便让后人们更加了解过去,珍惜今日。今年2月,边晶踏上了单骑拜谒唐山抗震纪念碑之路。
2月至今,边晶骑着自行车,利用节假日拜谒了位于市中心区、丰南、芦台、陡河电厂、汉沽、古冶及卑家店的7座唐山抗震纪念碑。每到一处纪念碑,边晶都会详细记录沿途路线,并且为每座纪念碑留下影像资料,回来后还要写日志。
骑行过程中,他经历了很多困难,“是唐山抗震精神鞭策着我坚持下来。”边晶说。3月9日,边晶计划利用一天时间拜谒位于芦台、汉沽两处抗震纪念碑,没想到在从芦台赶往汉沽的路上,狂风大作,根本无法前行,骑到离汉沽15公里处时,他不得不返回。回来的53公里路,边晶几乎一直是推着车走,途中甚至被刮到路边的排水沟里。边晶也遇到了一些让他非常感动的人和事。在前往卑家店某部队化肥厂抗震纪念碑时,始终找不到纪念碑所在位置,只好向附近一位正在干农活的村民打听,村民得知他的来意后很是感动,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计,带他找到了卑家店抗震纪念碑。边晶告诉记者,卑家店的抗震纪念碑上面写着“遇难者永垂不朽”,还有纪念震亡干部职工及家属的碑文,但已年久失修,他希望有关部门或民间公益组织对这座纪念碑进行修缮。
边晶的下一目标是在今年“7·28”之前拜谒坐落于天津的唐山抗震纪念碑。“地震可以毁掉一座城市,但它强化了生者的意志和生存的价值。作为幸存者,留下的不仅是生命,更重要的是肩上的担子和使命。”边晶说。 (记者 徐晓健 杨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