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大山深处的梦想
—市城管局帮扶阜平县黄连峪村纪实
专稿 (记者 刘鸿远)梦想,对于阜平县北果园乡黄连峪村村民们来说,曾经是那么遥不可及,现在却又是如此之近。
唐山市城管局驻村工作组的到来,给处于困顿和迷茫中的乡村带来了生机和希望,激发了村民们在艰苦环境中磨砺出的勤劳与坚韧,托起了黄连峪人成才、致富、欢乐的梦想。
托起成才梦:
再穷也不能穷教育
2月28日,市城管局驻村工作组入村第一天,市城管局副调研员、驻村工作组组长石中波和其他两位驻村干部高越夫、刘毅良,望着村里小学那连四条腿都不全,随时会塌下来,忽悠忽悠的旧课桌不禁皱起了眉头。
“山里穷,供不起呀!”“叔叔,我想读书!”……一声声叹息和孩子们求知的眼神,让三名颠簸了一天的驻村干部怎么也睡不着,连夜挑灯商量办法。通过对全村在校学生家庭逐一走访,他们将22名特困生作为帮扶对象。
为筹措助学捐款,石中波放弃个人节假日休息时间,多次到北京、唐山的慈善企业,走访爱心人士。打“爆”了手机,磨破了皮鞋,托亲靠友,想尽办法。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驻村工作组入村第90天,伴着六一儿童节喜庆的锣鼓,大山深处的黄连峪村小学,迎来了唐山顺达集团助学捐赠物资——课桌椅28套、电脑6台、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采暖炉、校服、书包等价值13万元的学习用品和现金2万元,这是黄连峪小学建校以来收到的最大一笔捐赠。
教育需要连贯性,帮扶不能只看眼前。为了保证22名特困生能实现成才梦,工作组专门制定了“十五年助学计划”。在京、唐两地慈善企业和爱心人士的资助下,“黄连峪村贫困学生助学基金”成立了,目前规模已达84.88万元。从今年7月起,小学生、初中生每人每月补助100元,高中生每人每月补助300元、大学生每人每月300元,逐月通过银行卡汇入到每个学生的手中。
22个学生的成才梦,映衬着22个家庭和黄连峪村的未来梦。
托起致富梦:
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37岁的马永强是一名纯朴的农民,多病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都靠他照顾,但去年收获的4000斤红枣还积压在手里,一身的力气挣得是滞销的苦闷。
为了让“马永强们”早日脱贫致富,工作组与村“两委”共同召开了黄连峪村发展规划表决大会,226户村民中有216户参加,一致通过含有20个建设项目的黄连峪发展规划。
透过规划可以看到,通过开发荒山5000亩,栽植枣树12万株,预计可增加年收入150万元。沿河沟建起的蓄水池可满足枣树、核桃等经济林果喷药、浇水、施肥的需要,同时可以有效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加快农业生态环境良性发展,改良生产条件后一年可增收100余万元。利用国家补贴建造烤枣房,规模经营和深加工技术提高了村民经济效益。规划的实施,可在5年内实现黄连峪村整体脱贫。
在工作组的支持和帮助下,同力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西沟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顺富羊饲养专业合作社、冠豪羊饲养专业合作社等一批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起来。在致富梦想的引领下,大家开荒山、修道路、建水池、扩大生产,处处是生机勃勃的发展景象。同时,工作组联系的北京几家企业先后到黄连峪考察,联合投资项目正在悄然启动。马永强的红枣也在唐山市玉田县供销大厦全部销售一空……
新的发展规划、新的经营模式、新的生活希望,燃起了黄连峪村村民们的致富梦。
托起欢乐梦:
由打麻将到学跳舞
在贫穷的山村,过去乡亲们的娱乐最多就是打打麻将,如今工作组最大限度发掘和引导有文化天赋的中青年村民开展文化活动,筹资6600多元购置了演出服装和音响器材,同时在3个自然村办起了妇女舞蹈队和村民锣鼓队。
现在,每到晚上7点,平静的山村一下子就热闹起来。村民广场上锣鼓喧天,村民们载歌载舞、笑语欢腾。在参与进来的村民中,甚至可以看到80多岁的长者、不到3岁小童的身影。与之截然相反的是,麻将桌前再也看不到一位村民。
同时,为了让大山里的村民更好地了解外面的世界,工作组筹资改造了村委会群众活动场地,供村民上网、看电视、放电影、搞演出;建成一座农家书屋、一座农村卫生室和一座农家店……
如今,漫步黄连峪乡间,迎面走来的是一张张幸福的笑脸。男人们有了致富的追求,妇女们有了快乐的追求,孩子们有了成才的追求。打麻将的没有了,看书的多了、上网的多了、跟致富能手学技术的多了,翠绿青山中的黄连峪升腾起无尽的梦想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