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家支招健康养生度大暑
昨日大暑,标志着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段来临。市中医医院专家提醒,在这酷热难耐的时节,防暑降温工作不容忽视,市民除了要防止生理中暑外,还要警惕“情绪中暑”。
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刘爱霞主任介绍,大暑时节,气温最高,心气容易亏耗,出现头晕、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等症状,还可导致中暑的发生。市民此时应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出行时一定要带上防晒物品,避免在烈日下暴晒。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蔬菜瓜果,绿豆汤也是防暑降温的佳品。
大暑是全年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此时是最佳的治疗时机,在夏季养生中尤其应该细心调养。不过也不是所有慢性病都能利用暑天来治疗。通常情况下,那些冬天容易患的疾病也就是阳虚症的疾病是可以冬病夏治的,比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等阳虚症疾病。有上述慢性病的人可以利用好大暑这个时节贴敷治病,若是一些体质热的慢性病人就不适合用这种方式来治疗了。
水是人体内十分重要、不可缺少的健身益寿之物。一次性饮水过多,会给心脏增加负担,使血液浓度快速下降,甚至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所以,炎热季节,渴极了应先喝少量的水,停一会儿再喝。
大暑时节户外运动应选择散步这种方式,避免中暑。闷热、潮湿的天气加之人体剧烈的运动,很容易中暑。所以市民选择户外运动时,要避开“桑拿天”,闷热天气尽量少出门、少活动,不要把自己长期暴露在露天环境中。
此外,三伏天里还要注意防止“情绪中暑”,有慢性病史的病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年轻人,这里建议大家要保持平和心态,听听轻音乐,另外还要保持充足睡眠,健康养生平安度夏。
(杨超 大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