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协:让青少年心头有个“科学梦”
3万余名中小学生、2万余项科技作品参加第28届唐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37人荣获唐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
专稿 (肖婷、李凯、孙愫)近年来,市科协认真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紧紧围绕实施科教立市和人才强市战略,以增强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组织我市青少年开展多种示范性、导向性的科技创新活动,让他们心头有个“科学梦”。同时大力提升表彰奖励层次,积极搭建青少年科技教育平台,深入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全市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提高,为建设沿海强市、美丽唐山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后备军。
拓展活动领域,重在增强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就是要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在提升青少年科技意识、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上寻求突破。市科协始终秉承这样的工作理念,以类型丰富的科技活动为载体,并不断拓展活动领域,除每年一届的唐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中学生信息学奥林匹克全国竞赛等,又新增加了河北省机器人竞赛、“熊博士”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等多项活动,力求通过活动将科技成分融入到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和学校学习中,再以全市中小学校为主渠道,组织学生以个人、家庭、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广泛参与进来,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科技兴趣,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在2013年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中,古冶区唐家庄第一小学学生制作的节粮体验活动动漫、DV短片、节粮小发明等,让人耳目一新。在第29届全国中学生信息学奥林匹克全国竞赛上,唐山一中学生勇夺4枚银牌、1枚铜牌,3名学生现场直签北京大学,1名学生直签上海交大ACM班。在河北省机器人竞赛上,我市西山路小学队获省FLL机器人工程挑战赛一等奖。在第三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展评活动中,我市古冶区参赛选手作为河北省参会的代表队,夺得7项大奖。此外,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也是市科协今年力推的活动之一,该活动能够提供与高校名师直接对话的机会,让学生深入了解前沿科技进展和名师成长成才经历,亲身感受科学精神和科学魅力。
提升表彰奖励层次,汇聚科技创新“正能量”。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需要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需要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宏观科技氛围,而表彰奖励就是激活这种能量的重要手段。自2009年起,经市政府批准,市科协开启了唐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工作。之后,经过两年的运转实践,为进一步强化该奖项的激励效果,市科协联合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团市委对《唐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办法》进行了全面修改,改为每届设市长奖6人,设提名奖4人,条件不足、没有合适人选可出现空缺。该项评选工作开展5年来,共评选出37名市长奖、12名提名奖和28名优秀科技辅导教师,不仅激发了全市广大青少年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更带动了学校作为科技教育的主体对培养青少年科学素质的积极性。此外,市科协另一项品牌活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也在凝聚着“创新”力量,在第28届唐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全市共有3万余名中小学生、2万余项科技作品参赛,参赛规模再创新高。
积极搭建科技教育平台,助力实现“科学梦”。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迅猛发展,神州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使得更多的青少年更加热爱科学。以建设科技场所为基础,积极搭建科技教育平台,为每一个青少年提供圆梦的舞台,一直是市科协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努力的方向。几年来,全市建立了唐山少儿科技乐园、丰南科技馆、青苹果科普乐园等一批青少年科技教育场所。今年,唐山新科技馆建设列入市政府2013年实事工程,这座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投资3.5亿元的科技场馆,建成之后将成为唐山科学普及的重要阵地、公民科技活动的重要场所和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此外,创建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和建设社区青少年科技活动室也是市科协搭建的青少年科技教育重要平台。几年来,市科协与市教育局、市科技局联合创建了58所青少年科技示范学校。通过此项工作,充分发挥了科技示范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周边中小学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开展有创新思路,学生喜欢的普及型、参与性、开放式、社会化的学生科技实践活动和科技活动周、活动月。积极建设校外青少年科技活动场所,截至目前,已建成了开平区南贵里社区青少年科技工作室、迁西县青少年科技活动室等各类青少年活动室10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