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信息网
唐山
您的位置:唐山信息网 > 唐山新闻资讯 > 唐山
唐山:截瘫疗养院休养员地震纪念墙祭奠亲人侧记
发布时间:2013/7/25 10:11:58 | 人感兴趣

告慰逝者热爱生活

—截瘫疗养院休养员地震纪念墙祭奠亲人侧记

  专稿 (记者 徐喆)今年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37周年纪念日。7月24日,6时30分,10位截瘫疗养院休养员在工作人员的陪护下,来到唐山地震遗址公园,将一束束菊花敬献在纪念墙前,向逝者表达哀思。

  清晨里的唐山地震遗址公园,寂静无语。

  37年前的7月28日,大地的伤口在唐山剧烈撕开,那可怕的瞬间,震碎了亲人的心。

  轮椅上的潘会国,今年67岁。地震遗址公园里“永远的记忆”一入眼帘,他就忍不住洒泪。“别采访他,每次老潘都这样。虽然他平时很坚强也很乐观,但是一来这里,大地震灾难给他造成的伤痛又被撕开。”截瘫疗养院院长王莉说,“特别能理解老潘,每到这时候,心里都特别矛盾,既想来又不想来。不来祭奠心里难受,来到这里看到那永远定格的时刻和扭曲的铁轨,灾难仿佛就在昨天。”

  大地震那年,王莉15岁,她的9位亲人也在这场灾难中逝去。“我的小伙伴、我的亲人、我的同学,他们都在大地震中逝去了。每次陪着截瘫人员来祭奠,心灵都受到震撼。日前甘肃又地震,真希望地震这些灾难远离人类。”在当年的大地震中,王莉的腰和腿被砸伤,也有过一动不能动的经历。因为曾经体会,所以她特别理解老潘的心情。

  自从市委、市政府修建了地震遗址公园后,截瘫疗养院每年都组织休养员来这里祭奠亲人。在纪念墙前,杨玉芳仰面看着母亲的名字:“妈妈,我和你的儿媳高志宏来看您来了。你和大哥都放心吧,我们生活得挺好。”每次来到这里,看着刻着亲人名字的纪念墙,她都会忍不住倾诉城市和生活的变化:“我们活得很好,我又完成了两个剧本的创作,你们安息放心吧。”

  “今天去纪念墙,是一种心灵的慰藉。虽然身残了,但是仍能感受社会的温暖和好心人的关注。表达哀思的同时,也告慰他们安息,会生活得更好。”今年57岁的张大光阿姨地震那年20岁。那时的她,是企业的化验员,刚刚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内心充满了奋进和阳光。1976年7月25日,她从沈阳出差回家,没想到,28日就发生了大地震。“感觉天都压下来了,不知将来人生如何。痛苦中难以自拔。”尤其是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时,张大光曾经苦恼,“正应该站出来让祖国、让人民挑选的时候,同龄人都在跃跃欲试,我也本应能够满怀信心地步入考场参加中断了十年之久的高考,我却因为地震灾难倒下来,应该得到的全没得到,不应失去的全都失去了……”张大光沉思了片刻:“但后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还有周围的医护人员,老师、同学、同事他们的关心,给了很大的慰藉,一步步地感觉到生活还是有可留恋的。”看到别人这么关心她,张大光感到了温暖,她开始反思应该用什么回报呢?她选择了坚强和乐观。她从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张大光,你可以默默无闻,但不可以碌碌无为。她开始学习外语、学习手工编织、学习文学……她用坚强、乐观来回报关爱她的社会和朋友。37年过去了,张大光从生活的旁观者加入到了生活中来,现在她每天都规律生活,闲时看看书、上上网、和病友结伴去南湖,感受温暖的气息。卧室里的一盆绿萝就是她的心声:“喜欢感受阳光和空气,感受人们的笑脸。”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33322号-4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连接 | 留言反馈 | 人才招募 | 网站地图 | 唐山热门关键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26 www.china031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山信息网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技术:唐山网站建设 冀公网安备13024002000481号
Published at 2025/11/22 16:58:38, Powered By WRMPS v6.5.0(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