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信息网
唐山
您的位置:唐山信息网 > 唐山新闻资讯 > 唐山
唐山车友探访“承平宁抗日根据地”系列报道⑥
发布时间:2013/7/25 10:14:35 | 人感兴趣

唐山车友探访“承平宁抗日根据地”系列报道⑥

高桥牺牲的村庄被命名为“高桥村”

  专稿 7月6日上午10点,我们一行来到小城子镇王营子中心小学。

  这个小学是将原来5个村的小学合并到一起而成的,其中包括以高桥烈士的名字命名的高桥村的小学生们。学校的教室都是平房,操场是沙土地。

  我们来到学校的会议室。该校陈显林校长介绍,这所小学现在有139名学生,其中,高桥村的学生共27名。去年,国家投资140万元对校舍等进行了维修,但教室内的教学设施,特别是电脑等资源缺乏,教师年龄偏大,许多年轻教师流失了。

  一位唐山车友当即表示,自己及所在的公司将筹集资金,资助该学校1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

  我们又参观了学校的教室及宿舍等处。学生们已经放暑假,一间教室里的老式书桌上放着板凳,一张没有油漆的书桌上刻满各种字迹,中间还有男女同学之间互不相让的“分界线”。我们都忍俊不禁,一下子穿越时空回到自己懵懂的童年。

  10点45分,我们到达了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的高桥七烈士陵园(如图)。山沟里的村子原名双庙村老戚沟,因高桥等烈士牺牲在这里,双庙村解放后改名高桥村,这也是老区人民对烈士们独特的纪念形式。

  1944年3月28日,高桥身边只剩下20多名指战员,他们转移到老戚沟。这里是七老图山深处的一个只有10来户人的堡垒村。大雪封山,不少战士没有鞋子。为等老百姓送鞋,部队当天没有转移。29日,敌人突然包围了老戚沟,高桥与组织干事王汉三在突围时牺牲在海拔1300多米,满是积雪的山岗上;7位战士为掩护他们牺牲在村口……村民捡到的子弹壳就有好几筐,可见战斗的惨烈。

  王汉三就是促成此行的王辅睿的父亲,曾经是我市玉田县一位乡村教师,他把满腔热血抛洒在远离故乡的塞北山岗上。那些无名的英雄被当地的老乡亲切地称为“口里人”。牺牲在村口的7个人,人们至今不知道他们的姓名,原来葬在山坡上,写着“高桥同志的战友,口里人”。

  宁城老促会的耿志民会长介绍,2007年,他们争取到30余万元资金,在烈士浴血牺牲的地方重建了高桥七烈士陵园,旁边正准备修建纪念馆,也准备进行旅游开发。陵园背面的碑文里写道:“为挽救民族危亡,无数中华儿女浴血奋战,英勇不屈,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33322号-4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连接 | 留言反馈 | 人才招募 | 网站地图 | 唐山热门关键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26 www.china031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山信息网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技术:唐山网站建设 冀公网安备13024002000481号
Published at 2025/11/22 17:14:03, Powered By WRMPS v6.5.0(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