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建成地级市最先进地震监测台网
(记者 庄子 刘珲)昨日9时至11时,市地震局副调研员赵硕率震害防御处王海英等相关负责人来到本报编辑部值班,现场解答了市民有关我市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地震安全环境、基本建设工程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在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内,共接待来访10余人,接听热线电话20余个,对于市民反映的问题进行了现场受理。
有市民致电本报值班电话,称镌刻在纪念墙上的震亡亲人名字有误,希望能尽快修改。地震局负责人员当即联系相关部门,对此事进行了有效处理,获得市民好评。
在唐山大地震37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我市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和地震安全环境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市地震局专业人士介绍,近年来,我市不断优化台站布局,逐步建立起了分布较为广泛、门类较为齐全的综合地震监测系统;扩充了地震速报台网的速报和发布功能,监测数据与国家地震台网联网,提高了我市地震速报能力;对玉田等6个前兆台进行了多手段的数字化升级,提升了我市地震前兆数据获取能力;同时,争取国家投资在我市范围内建设了150个烈度台,目前已投入试运行,依据烈度台网的信息资料,一般在5分钟内可完成对灾害程度进行的速报,为抢险救灾工作中政府决策和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提供依据。随着以上台网工程的建设和改造,我市的台站布局和结构更加合理,成为在全国地级城市中地震监测设备最先进的台网之一。
市地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37年前的大地震对长期以来积累的能量释放了绝大部分,其余能量还将缓慢释放,余震还可能持续百年左右。
此外,市地震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唐山市防震减灾管理条例》规定,对建设工程严格把关,认真进行审批,特别是对人员密集的建设工程、房地产工程,从抗震设防确认、图纸审查、竣工验收3个环节进行闭合式管理,确保建筑物的地震安全。所以,唐山目前是高度设防安全家居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