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车友探访“承平宁抗日根据地”系列报道⑧
尘封40年的悲壮故事

专稿 在县城吃过午饭,我们又赶往此行的最后一站——宁城县五化镇的“抗日九壮士纪念碑”。
汽车行驶的柏油路变成了越来越窄的土路,最后,一些车辆不敢再深入,我们只得步行。大家来到一处山崖下的纪念碑前(如图)。这个30多米高的山崖就是50多名战士跳崖的地方,9位战士牺牲在这里。
宁城老促会的骞国安副会长介绍,因为事情发生在夜里,当地群众只知道是八路军跳崖牺牲,不知道具体情况,事情一直尘封了40年。
当年任三区队二连二排八班班长兼文化教员的董国政,1984年时任辽宁省丹东军分区司令员,他多次被邀请参加宁城抗战史料座谈会,一直想寻找当年所在部队跳崖的地方。那年9月,在共青团宁城县委工作的骞国安陪同他一起寻找,找了几个地方仍无果。在回去的路上,经过山头乡政府时,他们听乡党委一名副书记说这里摔死过八路军。董国政为之一振,吃过饭就赶了过去。当时的路况很差,吉普车开不进去,他们就绕到附近的西南沟。董国政的情绪十分激动,他一拍大腿,指着山顶上的一棵树说:“就是这里,那棵‘独立树’还在。”“独立树”是军事术语,是对有地形标识作用的孤树的称谓。
村里上了年纪的人纷纷回忆了当年发生的事,与董国政的记忆完全吻合:那天夜里掌灯以后,村里来了一帮八路军,刚做上饭,敌人就来了,八路军就顺着山顶往西边去了。有一个士兵犯了癫痫病,另一个士兵背着他走在后面,敌人开枪,把两人都打死了;还有一个士兵掉到沟里摔断了腿,被敌人抓住;其余的去了哪里就不知道了。
那是1944年3月11日晚,三区队第二连两个排共50余人,被敌人包围在宁城县五化镇马营子村李营子前山,在敌人三面围攻下,缺少子弹的八路军全体跳下最高处有50多米的悬崖。连长舒殿友、直属队民运干事刘相廷和文书霍田禄等9人壮烈牺牲。当时摔死8人,舒殿友伤了头部,被战士们抬着走到山后时牺牲。
第二天上午,敌人把全村人集合起来,把那位摔断腿的士兵刺死,还把西南沟人李文章的头用马刀砍下,说他“私通八路”。原因是那天敌人在路上遇见李文章,问过他村里有没有八路军,李文章说没有。
董国政很想到李营子前山看一看,但车开不进去,步行还很远,在大家的劝说下,年事已高的董国政老人很遗憾地离开了。遗憾之余,他又感到很欣慰,说40年的心愿总算了了……
参观完这最后一站,唐山自驾游协会冯国辉秘书长一行心情沉重地与宁城县老促会的耿会长、骞国安副会长等人告别,踏上了回乡的路途。(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