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信息网
唐山
您的位置:唐山信息网 > 唐山新闻资讯 > 唐山
寻访“唐山抗震救灾先锋中队”
发布时间:2013/7/30 9:58:45 | 人感兴趣

寻访“唐山抗震救灾先锋中队”

  专稿 (常云亮 肖璇)一支参加过抗震救灾,被中央军委授予“唐山抗震救灾先锋中队”荣誉称号的英雄部队,经历了大裁军集体转业和企业改制, 1000多名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的转业军人和他们的家属目前生活在迁安市。

  一张旧报纸引发对英雄部队关注

  “八一”前夕,唐山民间收藏家黄志强在整理收藏有关唐山大地震的文物时,发现了一张1976年5月20日的解放军报,这张报纸的一版刊登了一则中央军委发布命令表彰参加唐山、丰南和松潘、平武地区抗震救灾部队、先进单位和模范人物的消息,消息的后面是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名单。黄志强仔细翻看着这张有些发黄的报纸,一个从未看到媒体报道过的部队引起了他的关注:建字一一二部队十一中队,被中央军委授予“唐山抗震救灾先锋中队”荣誉称号。

  在这张报纸的二版,还简要介绍了这支部队的抗震事迹。文中写道,十一中队住在唐山地区迁安县。地震发生后,全队指战员奋勇抢救人民生命财产,先后抢救出遇险群众340余人,救出牲畜34头……中队荣立了集体一等功。

  黄志强是一个老唐山人,经历过7·28大地震的他,亲眼目睹了当年解放军参加抗震救灾的情景,对解放军有一种难以述说的感情。作为一名民间收藏家,尽管他经常留意有关当年参加抗震救灾部队的文物,但是这个“建字一一二部队十一中队”还是第一次听说。黄志强多方打听这支部队的下落,但是几乎没有一个人听说过这支部队。

  就在黄志强一筹莫展的时候,他的朋友开滦国家矿山公园记忆年轮艺术沙龙总经理刘卫东告诉他,这支部队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第二支队第十二大队,已经在大裁军时集体转业到位于迁安沙河驿镇红庙村的首钢设备结构有限公司,如今仍然有1000多名昔日的官兵和他们的家属生活居住在那里。

  刘克才讲述英雄部队历史

  得悉这一消息后,黄志强立刻告诉了本报记者,随后一起来到迁安沙河驿镇红庙村拜访刘克才。

  在迁安沙河驿镇红庙村首钢设备结构有限公司大院,曾经担任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第二支队第十二大队大队长刘克才讲述了这支部队的历史,以及后来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的原因。

  1956年,刚刚二十出头的刘克才从辽宁省辽阳县(即今灯塔市)来到鞍钢金属结构公司工作,不久就随单位集体调入甘肃省酒泉市酒钢公司金属结构公司参加大三线建设。六十年代公司就传出要集体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的消息。1966年初,刘克才所在的金属结构工程公司,加上一部分新疆建设兵团调入的干部,从四川省入伍的新兵,共2800多人,整编为第二支队第十二大队,受到中央军委表彰的十一中队就是下辖的一支部队。三十出头的刘克才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

  刘克才参军后,为酒钢按时投产作出了贡献。就在刘克才和他的战友们在酒钢的工作和生活稳定下来的时候,部队又接到命令,移防河北省迁安县沙河驿镇,准备参加冀东大钢建设。1974年下半年到1975年,刘克才所在的部队陆陆续续来到迁安。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了,官兵们立刻投入到紧张的抗震救灾工作中。

  基建工程兵第二支队第十二大队,为了建设冀东大钢来到了唐山,但是冀东大钢建设迟迟不见动静,却传来了集体转业的消息。1983年6月,奉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基建工程兵撤编改制,刘克才和他的战友们转业到地方。从那时起,这支昔日的英雄部队就纳入首钢管理,和唐山地方党政以及媒体的联系越来越少。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33322号-4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连接 | 留言反馈 | 人才招募 | 网站地图 | 唐山热门关键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26 www.china031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山信息网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技术:唐山网站建设 冀公网安备13024002000481号
Published at 2025/11/22 17:26:08, Powered By WRMPS v6.5.0(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