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信息网
唐山
您的位置:唐山信息网 > 唐山新闻资讯 > 唐山
37年前的老兵故事……(图)
发布时间:2013/8/1 7:01:16 | 人感兴趣

37年前的老兵故事……

 
给部队颁发锦旗
 
 
欢送亲人解放军

  专稿 (记者 王蓉辉 王昊)40年前,一支英雄的部队来到潘家口,在这里筑坝治水,从此与唐山结缘;

  37年前,这支部队火速驰援唐山抗震,官兵们奋勇抢险,深受唐山人民爱戴;

  今天,这支部队驻扎在唐山,担负起北方地区的应急救援任务,这就是武警水电第一总队第一支队,也许这个部队让很多唐山人感到了一丝陌生,但其前身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第61支队601大队,却让经历过唐山大地震的许多幸存者倍感亲切。

  时隔近40年,曾经在这支部队中参与唐山大地震救援的官兵也早已退伍返乡,而那一段段救死扶伤的感人故事依旧在军营中回荡,铭记在唐山人民心中。

  寻找,哥哥生前的部队

  “我曾经接待过一位烈士家属,她拿着哥哥的档案来到部队,想了解哥哥牺牲前所在的部队。”肖含荣是武警水电第一总队第一支队的政治处主任,他没想到,几年前在三支队任职的他接待吴家豪烈士妹妹的情况,能与唐山大地震联系在一起。

  当时,吴家豪的妹妹拿着哥哥的档案,找到了武警水电第一总队三支队,时任政治处副主任的肖含荣热情地接待了她。当肖含荣接过烈士的档案,看到寄发收件地址是海军部队番号,怀疑是不是其亲属搞错了。而陪同吴家豪烈士妹妹一起来部队的是烈士生前的战友,他说曾与吴家豪一起在原基建工程兵61支队服役。

  对于妹妹来部队寻亲,部队领导十分重视。“我当时认真翻看着档案袋中的物品,从袋中掉落出的一张嘉奖卡片,上面盖有当时连长、指导员的印章。”肖含荣对记者说,他依据卡片上的信息,找到了当年的部队花名册,最终才确认了吴家豪是这支部队牺牲的烈士。

  “吴家豪是唐山大地震发生时,扛着电影胶片回部队的路上牺牲的,其战友找到他时,手中还紧紧抱着胶片。”从泛黄的资料中我们发现,吴家豪牺牲时才26岁。那次,他的妹妹在确认了哥哥生前的部队后,也没有提任何条件,就匆匆离去了。

  正是从那次接待过后,肖主任对部队参与唐山大地震救灾的情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更加全面了解当年地震发生后,该部队的救援情况,他向记者推荐了几位曾参与唐山大地震救援的老兵。于是,记者拨通了他们的电话,听他们讲述着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回忆,唐山大地震救援

  37年前,一场强烈的地震,瞬间将唐山市区与市郊夷为平地。为了火速救援唐山,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第61支队(今武警水电第一总队)的官兵们,从迁西的潘家口水库建设工地上迅速集结,争分夺秒与灾难展开赛跑。

  “地震发生时,我在部队机关,当时头脑一片空白,下意识往外跑,看到电线杆在倾斜,外面一片漆黑。”张永良当时在团部宣传队工作,大地震发生后,他跑到屋外,发现自己已不知身处何地。

  据他介绍,地震过后,部队在第一时间派出侦察分队前往唐山查看灾情,并调集精兵强将和抢险装备急赴灾区。

  “7月28日下午,官兵们坐上解放车直奔唐山,我们连最先抵达唐山。”时任排长的姜乖成是首批随部队到达唐山市区的官兵。他对记者说,当时沿途看到的灾情十分严重,惨不忍睹。唐山抗震救灾指挥部被临时设在一辆公共汽车上办公,部队与抗震救灾指挥部取得联系后,主动受领了市区抢险救援任务。由于当时的条件有限,每位官兵手中只有撬棍和手电,但他们不顾余震不断的危险,立即投入到抢险战斗中。

  28日晚,在大雨滂沱,漆黑一片的情况下,姜乖成和战士们正在地委家属楼抢险,听到碎砖块下有人呼救,战士们不顾余震危险,拿起手电,徒手奋力扒开砖块,从碎砖的缝隙中看到一位女同志还活着,战士们已不顾雨打风吹,加快了施救进度,突然一阵余震来临,一块水泥预制板往下滑,姜乖成和副中队长杜启让等同志奋不顾身,用肩膀顶住了楼板,才得以让女同志成功脱险。而姜乖成和杜启让以及部分战士们却负了伤,但为了能继续参与救援,大家都是经过简单包扎,忍痛继续搜寻幸存者。

  同样参与到第一批救援队伍中的官兵中,还有时任一排二班的班长杨乖奎,他至今还清晰记得那时亲历的救援情况。“当日下午三点左右到达唐山后,场面太惨烈了,较高的四层楼已成废墟,看到最高的物体就是开滦的井架。”杨乖奎提起那场大地震还是心有余悸,话音中略带颤抖。

  杨乖奎主要负责唐山机车车辆厂家属院的救援任务。他们刚刚赶到,一对夫妇哭着请求战士救救孩子,于是,他和12名战士分成两组开展施救。在现场,杨乖奎看到一座四层的楼房只剩一半,一块楼板压在一个木箱上,那孩子被夹木箱和楼板的夹缝中。“女孩的腿被夹在了缝隙中,四五个人顶住楼板后,其他人开始用手扒水泥块,我和贾珍从预制板缝隙中钻了进去。”面对不断发生的余震危险,杨乖奎和战士们奋战了五个多小时,才将女孩安全救出。这么多年过去了,杨乖奎还清楚地记得那名被救出的9岁小女孩名叫丽萍,他们班在这一天里救出来了四五名遇险群众。

  在随后抢修唐山劳动日报社印刷厂的紧急任务中,杨乖奎也跟随连队参与了施工,抢救出了印刷设备,而且官兵们就地取材,自制工具,不怕苦不喊累,昼夜施工,提前4天,建成了一座较高质量的印刷厂,保证了报纸的出报任务。

  为了清理重建唐山市的厂矿企业,崔全让作为架设班的战士,跟随部队组成的第三批救援队,抵达了陡河电厂。“30多辆车进入陡河电厂,开展救援和清理工作。”崔全让面对着摧毁的厂房,有些惊呆了,他从未见过如此惨烈的灾难。随后,在为期三个月的清理工作中,崔全让跟随部队,帮助工人们清理废墟。

  采访中,记者得知这些老兵都来自于陕西宝鸡地区,每一位退伍老兵,诉说起参与唐山大地震救援经历,几乎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因为那场灾难,已深深影响着每个人的一生。在退伍回乡后的几十年里,每位老兵虽然从事着不同的工作,但他们都无法割舍与唐山的情怀,即使再未踏上唐山热土,但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关注着唐山,心里早已将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

  铭记,同舟共济军民情

  “英雄军队一往无前,抗震救灾再立新功”。在武警水电第一总队一支队的警史馆内,由唐山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敬赠的锦旗,格外引人注目,旁边一幅幅珍贵的老照片,真实记录着部队那时参加抗震救灾的画面。

  为了详细了解武警水电第一总队在唐山抗震救灾中的详细情况,肖主任向记者拿出一本厚厚的总队志书,上面记载着:“六十一支队先后派出6190人,出动车辆12813台次,主要担负唐山市区和市郊的抢险、陡河水库大坝的修复和陡河电厂清理等任务,共抢救出遇难群众189人,清除楼体478栋……”据统计,在唐山大地震中,牺牲人数有26人,61支队所属601团荣立集体一等功,并被国家建委授予“抗震救灾模范中队”的光荣称号,全支队1个连队、1个排和2个班立集体三等功,1人立个人一等功,5人立个人二等功,69个单位受到嘉奖,23名代表出席中央召开的唐山、丰南抗震救灾先进单位和模范人物代表大会。这些数字,饱含了这支水电铁军与唐山人民的鱼水深情。

  曾经的一场大地震,摧毁了我们的家园,让人们心中的伤痕无法弥合,但军民间的感情却坚不可摧。唐山作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永远不会忘记子弟兵的恩情。

  (本文图片由武警水电第一总队第一支队提供)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33322号-4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连接 | 留言反馈 | 人才招募 | 网站地图 | 唐山热门关键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26 www.china031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山信息网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技术:唐山网站建设 冀公网安备13024002000481号
Published at 2025/11/22 17:47:29, Powered By WRMPS v6.5.0(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