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守卿“回家”记
专稿 (记者 徐喆 通讯员 朱大勇)沿着颠簸蜿蜒的乡村小路,汽车缓缓驶进丰润区的北部山区比古岫村——这个丰润最北边的偏僻小村。3年来,这条通往村里的路,当年的村官谷守卿已经记不清走了多少次。日前,笔者跟随谷守卿一同来到比古岫村,探望她一直牵挂的村民及刚刚开办的“家政服务培训班”。
“闺女,你咋又来了呢,还想着我呢啊?”一进高大娘的家门,大娘就激动地拉住了谷守卿的手,赶忙把她让进了屋。“大娘,我听说您搬了新家就过来看看您老!”进了屋,高大娘和谷守卿像祖孙俩一样手拉手唠起了家常。“这闺女我忒喜欢,我家的大事小情她比谁都清楚,总惦着我们。”
告别高大娘,路过陈术霞老人家门口时,谷守卿说:“我得去看看陈大妈,她过得不容易!”陈术霞的丈夫去世早,一个人把年幼的儿子拉扯大。“大妈,在吗?”听到呼唤声,陈术霞走出屋子。“小谷,你来了!”娘俩很自然地唠起了家常。“儿子结婚了,多亏你帮着找了工作,现在一个月开5000多块钱呢。要不然,我们还真娶不起媳妇!”前几年,陈术霞的儿子闲在家里,谷守卿通过唐山市就业局,帮他在开滦集团找到了工作。这几年,经谷守卿介绍,村里有十几位村民都在开滦集团实现了就业。
走在大街上,不时有村民跟谷守卿打招呼。“小谷来了!”一位站在自家门口的老人露出惊喜的目光。“大爷,身体好些了吧?”“好多了!”老人叫李广俊,以前因腿抽筋,让谷守卿从城里捎了几次药。老人要还钱时,谷守卿总说没几个钱。今年4月,李广俊老人因脑血栓住院时,谷守卿又给老人送去了1000元。
33岁的谷守卿大学毕业后和爱人在北京有一份稳定而舒适的工作,2007年8月,她毅然辞去了工作,离开了才几个月大的孩子和爱人,回丰润成了一名大学生村官。2011年3月,谷守卿担任石各庄镇组织委员后离开比古岫村。虽然离开村子,但乡亲们依然是她最大的牵挂,每年她都回来几次,帮大家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
上午11点左右,笔者和谷守卿走进村委会,免费“家政服务培训班”还在上课,谷守卿悄悄坐在最后一排。“洗桃时,要先在水里放少许碱面,在碱水里洗过后用清水再冲洗一遍,这样能更好地分解残留在水果上的农药……”老师在台上深入浅出地讲解,20多名妇女聚精会神地听着,用心地做着笔记。
“家政服务培训班”是政府推行的一项惠民工程,意在让闲在家里、无一技之长的村民通过培训掌握时下热门的家政服务技能,实现就业,增加收入。
一个多月前,谷守卿将“宏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请到了村里,一下就吸引了60余位妇女报名学习,通过培训考试领到上岗证书后学校就能帮忙安排工作。谷守卿说:“我选择这家学校就是看上他们的专业和保障就业。比古岫村地处山区,远离城镇,但这里的人们勤劳善良,他们并不愿忍受贫穷,特别渴望能出去赚钱。我希望培训能给妇女开辟一条新路子。”
多年来,谷守卿给村里带来了许多实惠:她刚上任时,村里的道路坑洼不平终日尘土飞扬,遇上雨天更是泥泞不堪,“要想富,先修路”,谷守卿带头为村里修起了水泥路。那时,每天都有一个纤弱的身影在紧张地忙碌着,不分昼夜地跑东忙西,常常等她回到家已是深夜十一二点钟了。路如期开通了,百姓的心结也打开了……比古岫村的山坡旱地非常适合栽种核桃,但这里的原生核桃品种老、产量低、十几年才能结果儿。为此,谷守卿和村干部积极联系了技术人员,对老核桃树进行嫁接,有效地改良了品种,实现了增产增收。
“现在,比古岫村已经实现了‘安居’,‘乐业’是这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我希望能为老百姓尽可能地做一些帮助就业、增加收入的‘实打实’的事。”谷守卿说,这个村的每一个人都是她心里的牵挂,村里千余户人家,每一家她都去过无数次,每一个村民她都能叫得上名字。谷守卿的善良和责任心,感动着这里的每一位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