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四项重点攻坚突破 从九方面系统改造提升
——访市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刘远平
专稿 (记者 唐建勋 齐福臣)“‘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村的全面小康,不仅包括农民收入,农业发展水平指标,还包括农民生活质量、农村生活环境等多项综合性指标。农民生活居住环境不改善,传统落后的生活方式不改变,就很难说实现小康社会。”市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刘远平对我市实施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是改善农民居住条件,转变千百年来农村传统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的一场革命。搞好这场革命,需要从四个方面攻坚突破、从九方面进行系统改造提升。
当前急需攻坚突破的四项重点,关系到全市农村面貌改进提升行动的质量和进度。
一是高标准编制建设规划。要把规划摆在突出位置,聘请有规划资质的单位和高水平的专业人员,尽快完成规划设计。规划经费严格落实省有关要求,地方做好资金筹措和配套。对列入2013年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400个重点村,各县(市)区要在今年8月底前完成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规划编制。各村建设规划经所在县(市)区规委会审批后,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备案。规划管理要严格,原则上每个乡镇都要成立规划办公室,负责规划实施的监督,确保规划长期执行。
二是抓好集中整治不松劲。 “四清”和净化工作是全市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第一场关键战役,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硬指标,各级党委政府务必高度重视,到今年8月底前,列入2013年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800个重点村完成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清庭院“四清”和净化工作任务,确保村庄周边无垃圾积存,街头巷尾干净通畅,房前屋后整齐清洁。到今年年底前,全市其他行政村都要完成“四清”和净化工作,使农村面貌明显改观。此外,对铁路、公路等交通沿线以及河道两侧、废弃坑塘,农村集市等公共场所周边,村村交界、村企交界等边缘地带,都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无缝隙明确责任区,彻底进行清理整治。
三是推进农村厕所改建。衣食住行、吃喝拉撒,这都是人们生活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基本需求。而目前农村厕所卫生状况差、容易传播疾病的问题尤为突出。今年确定的400个农村面貌改造提升重点村,要率先在年底前全部完成厕所改建任务。结合我市实际,要大力推广双瓮式、三格化粪池式和下水道冲式厕所。各县(市)区要协调做好400个重点村厕所改建的资金落实、项目招标等工作,市农牧局、爱卫办要认真做好农村厕所改建技术指导。
四是选择培育示范典型。今年,省委、省政府将从全省8000个农村面貌改造提升重点村中评选出100个先进村,除授予“美丽乡村”称号外,还分别奖励200万元用于改造提升。在推动工作中,各县(市)区在全面启动建设本地农村面貌改造提升重点村的同时,要从中选择1-2个示范村进行重点培育,集中人力财力物力,高标准完成改造提升任务,打造成标杆和样板。年底前,市级向省级申报先进村,将从上述示范村中择优选送。同时,市委、市政府也将从全市选择20个示范村给予一定的奖补资金。
刘远平说,还要抓好9个方面的系统改造提升:
一是抓好民居改造。要本着“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迁则迁、宜联则联”的原则,稳妥推进民居建设和改造提升。对群众有意愿、村庄有条件的中心村,鼓励统筹民居建设、产业发展、设施配套和服务提升,着力打造新型农村社区。对规划保留的大多数村庄,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就地改造提升。
二是抓好道路硬化。今后三年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努力的方向,就是要把所有行政村的村内主副街道全部硬化。今年确定的800个重点村要先行建设,在年底前全部完成主副街道硬化。
三是抓好饮水安全。今后三年,要按照统筹规划、城乡一体、适度规模联村集中供水的思路,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的新建和改造工程建设,到2015年,重点解决好84.92万农村居民和11.95万师生的饮水不安全问题,确保让农民和农村中小学广大师生全都喝上达标水。
四是抓好农户厨房改造和生物质能源发展。厨房改造要符合农村发展实际,推广使用先进炉具、灶具,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加快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和使用方式,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秸秆沼气、秸秆固化成型、秸秆生物碳生产技术示范点,推广秸秆能源化、工厂化、产业化利用,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秸杆柴草乱堆乱放的问题。
五是抓好污水处理。要在源头削减、污染控制与资源利用的基础上,采取分散处理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对污水进行有效处理。今年年底前,列入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800个村全部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到2015年,全市70%的县(市)区基本建立城乡一体化污水处理体系。
六是抓好村民中心建设。在普遍建成村民中心的基础上,按照“便民、利民、服务于民”的原则,集中资源建设办公议事、村务公开、事务代办、信访代理、医疗服务、购物超市、文化娱乐、信息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村民中心,使之成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到2015年底,全市重点区域行政村全部建成高标准村民中心。
七是抓好造林绿化。要抓好居住庭院绿化,完善进村道路和村庄街道绿化,搞好环村绿化。力争到2015年,全市90%的村庄基本实现住户庭院绿化美化,街道绿树成行,村庄林木覆盖。
八是抓好土地整理。对山坡地、荒草地、未利用地进行水利、电力、道路、防护林等综合整治,确保每年开发复垦耕地量大于年度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量,实现区域内耕地面积有增加、质量有提高。
九是抓好传统村落保护和特色村落建设。要按照完整保护、适度改造、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要求,切实加大对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木和传统艺术、传统技艺、传统民俗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形成传统村落保护、建设、开发的良性循环。加强特色村落培育,对未列入国家、省、市历史文化名村的特色村落,可以在保持整体风貌的基础上进行局部和内部改造。